博雅地名网 > 颍泉区闻集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颍泉区闻集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闻集镇闻集村位于闻集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105国道和行流镇行流至滑集县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1612户,6489人,4427亩耕地,11个自然村,44个村民小组,区位优势明显。

闻集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彻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税费改革,坚持遵循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科技带动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各业的迅速发展。以建设闻集中心村、村庄环境治理、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农业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提高文明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畜牧业,利用闻集山羊市场优势,做好加工、运输为一体,带动农业发展,争取五年内养羊成为集团公司。做到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蔬菜、草莓产业,闻集镇是一个中心集镇,蔬菜市场占有良好的市场优势,草莓生产在我村是个很好基础,利用好这个得天独厚的土壤优势发展种植,将是农民一笔最大的经济收入。

闻集村把集镇建设作为繁荣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奋力推进,改造了集镇市场街道,安装了路灯、修建了下水道,集镇居民用上了自来水,村部安装了远程教育有线电视,开通了电视上网工程,先锋线频道节目内容。2007年闻集镇闻集村被区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闻集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和永远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举科技旗、走富民路、锐意改革、善谋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白洋湖村紧靠闻集镇政府,辖105国道两侧占线4公里。全村辖11个自然村,980户,4012口人,4100亩耕地,村内有中心完小一所、敬老院一所、卫生室一所,村部系砖混结构楼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

该村现有土地治理片3个,科技高产攻关田1000亩,主要以定单小麦、高产玉米、优质大豆和无公害草莓为主营项目,主导产业初具规划。全村有建材加工厂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轮窑厂2家,规模化良种养猪场2个,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00人。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上,依据白洋湖村居民规划布局、经济结构、交通及生产状况,对今后五年发展规划特作如下安排:

1、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和地方特色产业。在何营、集北、田寨建立2000亩的高标准农业种植区。以水张湖村为主,建立500—1000亩的草莓、瓜果生产基地。

2、以良种养猪场为龙头,在三元田、饲养场建立规模养殖场10个,扶植养殖专业户12家,力争到2010年养殖业收入比重占农业收入40%以上。

3、依托鱼苗场的资源优势和全村350亩水面的可用资源,大力发展养鱼和水产业。

4、抓好对农民工的岗前技能培训,年劳务输出人员稳定在1500人左右,并鼓励他们携资回乡创办企业。

5、认真做好新村规划建设,计划在105国道两侧红线以外建立居民点,形成沿路发展的路域经济带,现已规划确定中心村1个,居民点3个。

到2010年,力争全村经济总量达到5000万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区平均以上水平。

颍泉区闻集镇杨店村座落在阜阳市西北部25公里处,105国道纵穿2.5公里,北与行流镇接壤,南与老庄镇比邻,面积4.2平方公里,10个自然村,33个村民组,人口5443人,耕地5032亩,党员78人,村党总支由5人组成,总支书记冯立富。

杨店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闻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党的-会议精神,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各业迅猛发展。

杨店村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高梁、红芋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芝麻等为主,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向广大农民宣传科学种植知识,改良土地、推广良种,使农民增产增收。

大力发展养殖业。我村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一批致富能手,养殖专业户,白营、李营的大棚食用菌生产迅速发展,面积已超过百亩,养殖达30多户,一部分农户以靠种植、养殖发家致富,草莓生产也突破新纪录,李营的部分群众民靠种植草莓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畜牧生产也上了新的高峰,先后出现了一批养殖大户,生猪饲养量年突破千余头,产值近60万元。

工业生产也上了新台阶,村靠集镇有中型豆料厂一座,年生产豆料50万公斤产值近百万元,新建轮窑场一座,年产值近80万元。

杨店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工业、畜牧业的基础上,利用农闲时间,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数近千人,收入近200万元。

杨店村杨店集紧靠行流、老庄交接处,又有105国道从中穿过,交通四通八达。集镇近年来在村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改造了集镇面貌,修了水泥路面、下水道、路灯,改变了市容,增进了集市贸易。

杨店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会议精神,认真宣传“-”重要思想,乘改革开放之东风,举科技旗,走致富路,锐意改革,善谋实干,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田楼村座落在阜阳市西北25公里处,闻集镇东南部,距离闻集镇4公里, 105国道1.5公里,南与老庄镇麻湖村交界,全村七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4993人,耕地面积4530亩。田楼村党总支有五人组成,党员83人,四楼村委会三人组成。

田楼村党总支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为主,带动了各业的的迅速发展。

田楼村农业以小麦、大豆、玉米、红芋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等。近年来,田楼村党支部狠抓结构调整,先后有小庄的大棚蔬菜,刘大庄千亩丰产田,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奋力推进。目前,全村安装电话800多部,户户都有电视。个体养殖户有谭俊军,养猪户谭连尧每年出栏菜猪500头以上,养牛户闫克华每年销售黄牛10头以上,养羊专业户有十多户。

田楼村在闻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举科技旗,走富民路,锐意改革,善谋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闻集镇葛桥村位于闻集以南3公里,北与闻集村接壤,东邻田楼,南接段庄,西靠火营村,两条大路贯穿葛桥村的南北东西,交通方便,南有菜子沟,西靠斗沟、北有柳河,全村共有15个自然村,人口5410人,耕地面积4990.5亩。

葛桥村党总支、村委会成员紧密团结,勤奋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为基础。以整顿农村基层干部作风为重点,以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提高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前提,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

葛桥村农业以小麦,大豆、红芋、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薄荷、芝麻。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引下,狠抓结构调整,先后涌现出了王寨反季节蔬菜日光温室和千亩小麦、腊菜、冬瓜、白菜四种四收多熟高产田,名特优果木研究所。

葛桥村党总支、村委会,为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狠抓养殖业,先后涌现出各老营养猪专业户葛修兰,化庄自然村王洪德的养羊大户,化庄自然村养鸡专业户王培军,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

村党总支,村委会重视企业,狠抓加工业:现有砖瓦窑厂三处,预制厂一个,木业家具加工厂三处,等一批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葛桥村党总支,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火营村位于闻集镇西南1.5公里处,闻尚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现有人口3598人,9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4700亩土地。

本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①种植业有蔬莱、葡萄、草莓。尤其是草莓种植每年都在500亩以上,由于色泽好、品质好,吸引了北京、石家庄、合肥、郑州等地客商,产品供不应求。②养殖业,近年来本村养殖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现年出栏300头的养牛厂一个。养猪厂3个,其中年出栏在1000头以上的一个。小型养鸡厂2个。③加工业,现有吊窑2座,还有火营振龙服装厂一个。张庄无压供水四厂等。④新村规划逐步展开。最典型的刘楼自然庄沿闻尚路的规划新村。现已建设10000多平方米,成排成栋,配套齐全。逐步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新农村。

闻集镇尚营行政村座落在闻集镇西南5公里处,东与火营村接壤,西与刘伏庄、滑集村接壤南与齐莱园接壤,北有柳河,南有老齐子沟贯穿我村东西,西有苏滑路,中有闻尚路,交通便利,全村总支委有3人组成,村委会3人,全村正式党员54人,预备党员1人(海南大学毕业),全村共有12个自然庄,28个生产组,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785人,耕地4000亩。

尚营村总支委,村委会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优势资源的原则,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为突破口,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

尚营村农业以小麦、大豆、玉米、红芋、高梁为主,经济作物有薄荷、棉花,芝麻等。近年来尚营村总支委,村委会狠抓结构调整,先后涌现出谭营、刘庄大棚蔬莱生产,小庄、谭营、尚营、崔桥600亩薄荷生产基地,养牛大户6户,养猪大户5户,养蛋鸡专业户1户。

尚营村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奋力推进。1998年以来,先后改造了尚营村至崔桥中心柏油路,兴修了水利工程,东苍耳湖新开挖放水沟3条,总长约1500米,确保旱涝保收入。2000年至2004年被区、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和五好党支部。

村党总支委,村委会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我村每年考取全国重点大学生不下十人,使我村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了如尚营砖窑厂,面粉加工,个体良种猪繁育,崔桥的个体户养牛,滑庄的个体蛋鸡饲养,谭营预制楼板厂等一批富有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尚营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乘着税费改革的东风,举科技旗,走富民路,锐意改革,善谋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闻集镇刘盆窑村位于闻集镇以西,距闻集镇2公里处,闻滑路横穿全村,全村共占闻滑路全线长度的三分之二,南临柳河,以北至五道沟,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人口2868人,耕地3308亩。

刘盆窑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闻集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市场引导,以科技带动为前提,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外出务工为互补,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

刘盆窑村农业以小麦、大豆、红芋、高梁为主产作物,经济作物有芝麻、棉花、薄荷等。近年来,刘盆窑村党支部、村委会大力提倡产业结构调整,并且先后涌出的一批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养牛专业户和蔬菜大棚专业户保驾护航。在他们的带动下向周围扩展壮大。

刘盆窑村把节约土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导向,科学规则,合理布局,刘小庄治理片先后整平复垦土地120亩,有效地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被闻集镇列为土地复恳试点村。

刘盆窑村党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吸收外部资金,增加农民收入,依托外来人员和资金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和轮窑厂,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成为我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盆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闻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乘着税费改革的东风,举科技旗,走致富路,锐意改革,灵活谋略,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滑寨村位于闻集镇西北五公里处,筹建于50年代,现全村人口4050人,地亩4559亩,940户,辖滑寨、赵大庄翟庄、李竹元、李沙嘴、孙碾道殷庄7个自然庄,有25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有5人组成,全村共有党员63名,占全村人口的70分之一;党员结构比例:20岁至40岁的党员数10人,40岁至60岁的党员数32人,60岁以上的党员数21个,村内有一所中心小学,建造一座3层32间的教学楼,拥有8个班级,400多名学生,学校教学质量年年上水平, 受到镇教办室领导的认可。

滑寨村群众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主要劳动力靠外出务工为主线。农业靠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导产业,为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在对市场、村情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村党总支,村委会把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作为实施科技兴村的头等大事来抓,利用党员活动室、科普宣传活动室等各种场所,广泛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学理论,学科技,学文化,先后举办学习班9期,培训人数近400人次,通过学习培训群众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党总支进而从优秀分子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从入党积极分子中培养致富带头人,如今党组织队伍越来越兴旺,在村民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提高村民的素质,增强他们致富的本领,我村有科技致富户,靠种植草莓发家有7户,党员靠养猪发家致富的有5户,带动周边群众养殖的有10户之多,靠实用菌培植蘑菇致富户有6户。村民黄明珍利用土地转让的方式栽植了百亩杨树,并在杨村中间套种了白术、桔梗中药村,几年来收入效益非常好,栽植的杨树10年后是一笔大财富。

总之,滑寨村北靠卧龙沟,东靠五道沟,西与太和交界,南紧靠文化路,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广大群众的致富道路有望今年修通,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颍泉区闻集镇苏屯村座落在闻集镇西南约17公里处,阜界路纵穿全村约3.5公里,东邻齐子沟,西邻溜口村,北邻李关村,西与界首市交界,谓之闻集镇的西大门,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面积约3.9平方公里,人口5269人,耕地面积5520亩。 共有党员62名,1个党总支,5名党总支委员,5个党小组,村民委员会委员2名,村计生专干3名。 全村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的各项任务,积极努力的按时完成,以计划生育工作为主,开展带动全面工作,全村村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以号召外出务工人员为龙头,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为建设小康村和和谐村而努力奋斗。

颍泉区闻集镇刘小寨行政村,位于闻集镇西南15公里,靠近泉河北岸,青年路以南,全村共13个自然庄,总人口3119人,可耕地3100亩,党员40人。

刘小寨行政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引向,科技带动,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了各产业的迅速发展。

刘小寨村农业种植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薄荷、棉花、芝麻等。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农作物结构调整,全村先后涌现出几百亩大棚蔬莱生产基地。

刘小寨村为了发展经济,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全村共建立个体预制厂六个,轮窑厂一个,外出务工人员近600多人,年创收入800多万元。

刘小寨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常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乘税费改革的东风,高举科技旗,走富民路,税意改革,善谋实干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全面努力奋斗。

颍泉区闻集镇溜口行政村座落在历史悠久的古老泉河北岸,是一区两县交界之处,南靠颍州区,西靠临泉县,北靠界首县,水利交通便利,谓之闻集镇最远的一个行政村,是闻集镇西南大门,全村共有18个自然庄,50个生产组,总人口6442人,耕地面积6500亩。

溜口村行政村党总支成员5名,村委会成员3名,全村共有党员99人,有10个党小组,流动党员18名,分别流入到全国部分城市,绝大多数的党员都在外地参加了当地的党组织活动。在家的无职党员分别都上了岗,他们有民事纠纷调解、财务监督、便民服务,社会治安维护,政策法规宣传等10多个岗位,他们都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全村的广大群众办了很多好事。溜口村两委班子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的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了各行业迅速发展。

我村有柴沟闸排灌站一座,马岔治理片,区水利局投资一百多万元兴建排水站一座,使原来的秋季无收益的低洼地,现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田地。

我村农业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等,近年来在镇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村领导班子狠抓结构调整,像吴寨的百亩西瓜种植基地,吴寨的西瓜是远近闻名的有着特色的绿色食品,每亩经济效益达到4000元左右,吴庙、路庄有千亩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张庄、王庄有五百亩高效农业示范田。

我村以发展经济为突破口,首先是交通方便,全村群众正在积极捐资修路,为完成上级村村通工程,可在我村境内修水泥路,一万米左右。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村涌现了一大批养殖专业户。如:吴寨吴成超年养殖母猪10多头,每年出栏菜猪200多头,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苗庄苗永义、苗永敬都是养猪专业户,每年出栏菜猪100多头,经济效益可达10多万元,柴庄的于绍刚、郭小庄苗西夫是养牛专业户,每年养牛出栏肉牛都是几十头,经济效益在10多万元以上。

我村村民王继新、李子敬利用水上运输之便利,分别在马岔、柴庄办有沙石场,方便群众建房,每年经济收入都在几万元以上。总之全村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溜口村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会议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乘着对农村改革的春风,举科技旗,走富民路,锐意改革,善谋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颍泉区闻集镇李关村座落在闻集镇西南10公里外,苏北路棋子沟西,从贾桥入境有一条泊油路穿村而过,村部座落在李关村李关队泊油路南边,行政村对过是李关小学。

全村共有14个自然村,29个村小组,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4773人,耕地4588亩。

李关村党总支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出发,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

李关行政村农业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等。近年来,李关行政村党总支狠抓结构调整,先后涌现出以李小寨自然村李又孔为带头的大棚蔬菜生产,孟寨自然村孟现才种植西瓜生产。李关自然村李培海、李华停发展林业生产,树木长势喜人。

李关村党总支、干部党员重视经济发展,党员干部带头发展经济。王庄自然村王建养鸡场,李小寨自然村李红伟养猪场,李关自然村车队李振华百头养猪场,李培海养牛场,王老庄自然村王齐连的养牛场。

李小寨自然村李玉东建筑队,李关南队王牛建筑队,李小寨自然村李华成建筑队名扬全镇及省外。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校建筑,每年全镇有几百人在哪打工,经济收入比较大,每年全村收入几百万,孟寨自然村孟召留的予制厂,经济效益比较好。

李关行政村党总支重视新村规划,现在李关村中心小泊油路两旁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个美好现代化的新农村面貌展现在眼前。

李关行政村党总支在颍泉区党委、政府和闻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全会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学习-总书记在安徽省阜阳市视察的讲话,乘着奥运盛会的东风,举科技旗、走富民路、锐意改革、善谋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闻集镇大刘村位于闻集镇的最西端,与太和界首的接壤处,是闻集镇的西大门。全村共有22个自然庄,53个村民组,面积约4.8平方公里,人口6870人,耕地8625亩,基层组织建设设有基层党委,下辖3个支部,共有党员107人,其中预备党员4人。

大刘村党委,村委会认真实践“-”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

大刘村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先后涌现的有陈光荣的养牛,郑军、董学伟的水泥预制厂,刘怀堂的大棚养鸡以及大棚蔬菜等产业,外出务工人员是全村的主导性收入,每年外了人员均在2000人以上,每年带回资金达2千多万元,有力的促进了大刘村的发展。大刘村党委、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乘着税费改革的东风,举科技旗,走富民路,税意改革,善谋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闻集镇刘伏庄村座落在颍泉区闻集镇最西北部,有县道阜胡路经过我村,全村有九个自然村,约3平方公里,人口4567人,耕地5100亩。

刘伏庄村两委班子,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头,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

刘伏庄村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村里有养牛厂一个,养鸡两个,以发展养殖业来增加农业收入,以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伏庄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乘着税费改革的东风,举科技旗,走富民路,税意改革,善谋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更多资料
鏃呮父鎼滅储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