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临泉县白庙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临泉县白庙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原名雪花集,因集北有庙,内塑有白石神像,俗称白庙。地以庙名。白庙村:位于白庙镇中心位置,辖马庄、白庙、南刘庄等自然村。

白庙镇卞庄村位于镇政府西北2公里处,区位优越,与S102省道相接,靠近白马沟,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1053户,4576口人,土地面积3602.96亩,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61人,村“两委”干部共有5人,村书记夏军荣负责村全面工作。我村是国家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村,县生态文明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卞庄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富民政策,坚持改革为先,发展为上,民生为本,强化农村经济发展观念,积极实施兴村富民具体做法:

一、抓党建带党员促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家园,我村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在1994年宅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村布局和村庄规划,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理村容村貌。目前我村正本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努力地工作着。

二、积极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种植科技含量。多年来我村始终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业增收这个中心,村“两委”干部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实行科学种田,在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引导科技入户,让农民学知识,懂技术。我村依托农业高产攻关创建项目,以深耕细作为原则,合理施肥,从优良品种到适时播种,从合理密植到田间管理,坚持“五统一”(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供种、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紧推各个增产环节,按照“优化结构,主攻单产,改善品质,节本增效”的思路,以优质化、市场化、专用化为导向,以试验、示范、推广为手段,实现优质小麦(玉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增产增收。2011年全村创建高产攻关田2000亩,核心示范区小麦最高单产达600公斤,玉米700公斤。我村加大对种养殖大户的扶持,兴办麻油加工厂1个,年产值200万元,扶持现代化养鸡场一个,蛋鸡存栏1万只。帮扶夏振磊百亩金银花、大蒜种植,规模面积达200亩。发展狐狸特种养殖场1个,种狐存栏200只,全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3个。

三、积极引进驻村保安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卞庄村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引进驻村保安服务志愿队,对该村进行24小时值班站岗巡逻,从声势上起到了震慑警示作用,使犯罪分子心寒胆怯,望而却步,为该村社会和谐、经济平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鼓励农民多渠道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多渠道发展经济。目前,我村有麻油加工厂一个,年收入20万元;粉笔专业村一个,达40户,户均年收入2万元;养鸡厂一个,年收入3万元,狐狸养殖厂一个,已发展到260多只狐狸,年收入30万元,养牛、养猪户达60户,户均收入2—3万元,小型建筑队10个约200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外出务工人员达1500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运输车辆70辆,年收入可达400万元,综合各业经营发展良好,有力地促进了我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净堂行政村位于白庙镇西岸,人口3180人,下辖6个自然村,本别是大张庄、小张庄、孙庄、高庄、屈庄、马庄。净堂行政村共有党员43人,分为3个党小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张银良负责全面工作。

净堂行政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净堂村大张庄是临泉县第一个党支部建立之地,1927年第一任支部书记张启明。临泉县的老红军大多出自净堂大张庄村。净堂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特别是养鸡形成了一大特色。马庄自然村有养鸡专业户4家,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运输业也是净堂村的另一经济特色,在上海、宁波等地迅速发展,全村共有200多人参与。为净堂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部资金。

净堂村人决心在镇党、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务求高效,力争早日把净堂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平安的初会主义新农村。

净堂村黄粉虫生态养殖鸡场,天然饲料喂养,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黄粉虫的脂肪含量达29%,幼虫含粗蛋白质51%。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物质,可直接作为肉食性动物高蛋白鲜活饲料。据报道,用3%~6%的鲜虫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饲养肉鸡,可提高鸡增重率和饲料报酬。因此,用黄粉虫喂养雏禽,不但生长发育快,不含任何催长激素,增强其抗病抗逆能力,而且产卵期提前,提高繁殖率及成活率,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

新建村坐落于临鲖河南1公里,南靠流鞍河、双垅沟,西于净堂村相邻,北于白庙村、镇东村、鲁阁村相邻。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21个村民组,2所小学,即孙油坊中学小学、大常庄小学。总人口6230人,总户数1520户,耕地面积4805亩。我村2008年从S102省道向南修建了4.15公里水泥路面(西至大常庄,南至孙油坊),全村交通便利,主要农副产品:小麦、玉米、大豆、芝麻、棉花、花生、大葱等。

全村共有党员84名,男党员78名,女党员6名,支部由6人组成,支部书记赵洪振,文书孙庆宇,组织委员张汉林,宣传委员常亚明、孙云朋。村委会由9人组成,村委主任赵洪振,副主任张其生、孙怀云,委员鲁明碧、崔家军、常文言、常亚民,张德亮,计生专干张玉红。

新建村人在党支部和全体村委的带动下,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林、牧、副、渔为主。其中,我村有转包经营租赁公司一家,租赁土地90多亩,专业种植大葱等其它经济作物,水泥承制厂一家,个体专业运输公司4家,林业面积70多亩,鱼塘养鱼业70多亩,大葱种植面积900多亩。

镇东村坐落于S102省道以北,北靠河南省,西于白庙村,东于三星村。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共有人口4485人,总户数1038户,耕地面积3056亩,党员68名,男党员63名,女党员5名。辖区内有两所小学,即贾庄小学,白庙中心小学。我村2008年从S102省道向南修通了1公里的水泥路。南至赵庄。全村交通便利,主要农副产品:小麦、玉米、大豆、芝麻、棉花、大葱等。

在镇东村党支部和全体村委带动下,镇东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林牧副渔业,其中我村繁育小麦2700亩,林业面积30亩,鱼塘养鱼25亩,大葱种植面积400多亩,2010年度,镇东村完成土地复垦40多亩。

鲁阁村是由原鲁楼村、岗上两个村整建制合并而成的新村,位于白庙镇政府的东南3公里处,北依临鮦河,南靠流鞍河,东邻三黄路,北于省S102线相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共7.29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1530户,6748口人,可耕地面积5299亩,人均可耕地面积0.79亩。成立了三个专业合作社:大葱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植物防保专业合作社。村党组织设总支委员会一个,下辖3个党支部,即大葱专业党支部、建筑协会党支部、养牛协会支部,党员84名。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科技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

该村党建工作扎实,产业发展突出,基础设施坚实,服务功能完备,社会和谐稳定,呈现四大亮点:

1、党建工作实。一是村两委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关键培养了一个好支书,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勇气,带头发展经济,愿意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公信度高;二是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作用明显。青年党员鲁学峰,在北京创办冰塔玻璃钢有限公司,资产过千万,带动本村20名村民到公司务工,同时积极捐资建牌楼,帮助家乡建设。王洪雷、鲁建伟自愿承担村内路灯电费;三是阵地建设坚实,高标准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48㎡,投资近百万,并进行绿化,打造开放式服务平台,零距离服务群众。

2、产业发展快。一是主导产业发展突出。通过品种改良,技术革新,全村规模种植大葱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种植大葱10000亩,正常年景下,平均单产5000公斤,亩产值100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可增加收入800万元。二是建筑业规模快速增长。全村有建筑队20个,就业人数320人,年创收入400万元。三是劳务经济应运而生。随着种植大户的增加,土地流转面积逐步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技术服务,由此而产生了劳务经纪人。比如鲁阁村民鲁超英,双培双带典型,成立农业种植服务队,一方面指导技术,另一方面组织劳动,既赚技术钱,又收劳务费,获得双重效益收入,全村像这样的服务队有6个,延伸到周边村服务。

3、新村建设亮。

一是科学规划,引导美好乡村建设。该村1982年对建房进行科学规划,一户一宅,长17m,宽11.5m,面积196㎡。主干道设计5m宽,胡同道路设计3m宽,鲁楼自然村4横12纵,分布均匀,既美观又实用。特邀安徽省农学院王嘉楠教授设计,建河滨公园一处,总占地24840㎡,总投资200万元,现正在实施绿化工程,5月底前完工。

二是综合治理,创建美好家园

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改水、改厕活动,建立自来水厂1处,解决周边8000人饮水;整村推进户厕改造2000套;成立村卫生保洁队8个,每6户设立1个活动垃圾箱,逐步推进“户收集、队清运、村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同时建立垃圾填埋场1处,建立垃圾焚烧炉1个,实行垃圾有效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发展经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村道路硬化累计达20公里,实现户户通;安装路灯、修建仿古牌楼、鲁阁观光大道,河滨公园,美化环境;设立中小学、幼儿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建现代化超市,方便群众生活,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努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化新村。

4、社会和谐美。一是推行科技防范,全村安装11个监控探头,建立监控平台,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弘扬乡风文明,和睦相邻,助人为乐。普通党员李成波,义务照顾五保老人,被评为“阜阳市十大孝星”。村民为崇尚道德文明,家家在门楼上镶嵌“家和万事兴”匾牌,市委书记宋卫平到鲁阁调研工作时,亲切地称这是鲁阁文明现象,是社会和谐的形象代言,也是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境界。

三星行政村坐落在白庙镇东四公里三叉路,靠近S102省道,临鮦河北岸,共计10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总人口4021人,土地面积3654亩,交通便利,主要是农村品,小麦、玉米、大豆、芝麻、花生、大葱,文明全国。三星村共有党员55名,男,49人;女,6人。党领导小组成员四名,支部书记赵磊,成员-、庞忠富、王久海。村委会成员10人,主任-,文书鲁宗志、庞忠富、村委委员王义显、李子龙、鲁宋华、陈效东,计划生育专干彭秀兰、孙玉侠。

三星村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经济发展面广。有大型养牛厂2个,大型养猪厂1个,大型轮窑厂1坐,林业60余亩,渔业40余亩,大葱面积400余亩。相信在三星行政村党支部和全体领导班子带动下,三星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白庙镇大徐村总人口4896人,耕地面积3640亩,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分别是徐庄、张庄、陈庄、大坑、李庄、王庄;11个村民组为徐北、徐东、徐西、徐南、寨里、张庄、陈庄、坑西、坑中、坑北、王庄。

大徐行政村有党员62名,徐庄29名,张庄3名,陈庄6名,大坑18名,王庄6名。有8个党小组,行政村书记侯洪河负责全面工作,支部副书记侯记任人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村务工作。

大徐行政村地处S102省道南侧,西临黄瓦路,交通便利,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搞好了低洼地治理,行修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在侯洪河书记的带领下,发展大葱产业,引进日本大葱种植面积已达800余亩,亩产值在2007年达到了1万多元。

大徐村两委班子将继续带领大徐人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大家的经济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树立好大徐村的新形象。

白庙镇姚集村总人口有4584人,耕地面积3570亩,下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分别是鲁庄、姚集、周庄、油坊、闫店,村民组有鲁东、鲁西、鲁中、闫店、姚集、周庄和油坊。

姚集行政村总有58名党员,鲁庄30名,姚集3名,油坊4名,周庄10名,闫店13名。分为7个党小组,行政村总书记万长青负责全面工作。

姚集行政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姚集具有光荣的历史革命传统。姚集,这个革命的地方,现在在镇党委政府和行政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人振奋、人人和气。在农业生产方面,大力行修水利,大搞蔬菜种植,目前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大葱种植。在招商引资方面,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已经吸引外商投资。目前,姚集村新的面貌基本形成。

孟楼行政村位于白庙镇最东边,有白庙镇的东大门之称,东连张营乡横跨102省道两侧,临鲖河传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4亩,人口3356人,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7名包片干部,分别包保7个村。全村有37名党员,分布于各个行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这里的村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每逢夏秋农忙季节,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汗耕耘,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幸福生活而辛苦劳动,一到农闲时节,他们又自发地组织文体活动,如春节期间自编自演文娱节目,又有烟花燃放,载歌载舞,热情讴歌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热闹非凡,表现出新时期农民朋友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风貌。

村党支部把富裕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多渠道发展经济,不断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该村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孟楼村已从一个单一从事农业种植生产村,发展成以劳动力转移为主的二、三产业并进的经济富裕村,全村逐步形成劳务输出、建筑装潢、沙石市场、不锈钢产业、木板生产等特色产业,现有建筑装潢,水电安装4家;沙石市场1家;不锈钢生产、加工、销售2家;木板生产加工2家;楼板制品生产3家,养猪专业户2家,有6个建筑工程队。

辖区内有一所小学,教职工18人,学生555人,教学质量居全镇前列,连年被镇县评为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阜阳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辖区内有一所医疗卫生室,解决村民医疗保健问题,为村民提供一个良好居住环境。

镇安全生产办联合县安监局利用SPARKEYE RL-Ⅳ型烟花炮竹专用探测仪,对孟楼村及周边村进行了地毯式清理清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非法烟花爆竹摸排,掌握实底,在排查过程中,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屋”,严格落实检查责任制,对重点村,重点户,重点人员重点排查。

杨庄村位于白庙镇东南部,离镇有8公里,位于临鮦路南,刘鞍河以北,所辖9个自然村,村“两委”干部7名。全村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公里,东靠张营乡,西靠大徐行政村,耕地面积3035亩,人口4197人,党员58名,分布各个行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村支部书记孙伟负责村全面工作。

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杨庄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庙镇邵营村总人口4567人,耕地面积4139亩,下辖6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有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5人。

近年来,邵营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转变职能,扩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程序,努力探求为民服务新机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搞好低洼地治理,行修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民增产、增收、增效。搞好农业开发,主攻小麦、玉米高产攻关田建设。

邵营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稳定求发展,努力打造邵营村的新形象,以促进白庙镇的发展。

更多资料
闂備礁鎼崯顐﹀箠韫囨稒鍋夐柛顐f礀缁犺绻濇繝鍌涘櫣闁稿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