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村位于段郢乡北5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赵庄村、太和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4个自然村庄,20个村民组,761户,总人口3681人,耕地面积4030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62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074人,富余劳动力12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汪寺庙村位于段郢乡政府北9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汪寺村、新庄村、汪寨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7个自然村庄,34个村民组,1100户,总人口4806人,耕地面积5726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53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612人,富余劳动力1246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杨桥村位于段郢乡政府东北9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杨桥村、张小集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6个自然村庄,29个村民组,952户,总人口4670人,耕地面积5832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81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200人,富余劳动力1049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围子新村村位于段郢乡政府东北5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丁大村、高北村、围子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9个自然村庄,25个村民组,878户,总人口4442人,耕地面积5524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53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626人,富余劳动力14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李城村位于段郢乡政府东北8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李城村、于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1个自然村庄,19个村民组,940户,总人口3880人,耕地面积5184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48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100人,富余劳动力1002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蒲庄村位于段郢乡政府北3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蒲庄村、张克楼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4个自然村庄,28个村民组,1108户,总人口4877人,耕地面积5154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63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510人,富余劳动力12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财神村位于段郢乡政府东南7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财神村、王营村、丁营村、吴岗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2个自然村庄,42个村民组,1318户,总人口6345人,耕地面积5547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78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4048人,富余劳动力21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大王村位于段郢乡政府北3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大王村、陈寨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7个自然村庄,22个村民组,1085户,总人口4178人,耕地面积4744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53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1810人,富余劳动力11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八里村位于段郢乡政府东4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双沟村、高南村、八里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3个自然村庄,18个村民组,878户,总人口4623人,耕地面积4058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52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605人,富余劳动力14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马大村位于段郢乡政府北7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马大村、枣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1个自然村庄,21个村民组,728户,总人口3947人,耕地面积5133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46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1860人,富余劳动力8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闫楼村位于段郢乡政府东北4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闫楼村、杨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2个自然村庄,20个村民组,840户,总人口4130人,耕地面积4070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50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200人,富余劳动力1049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关帝庙村位于段郢乡北0.5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段南村、马坡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7个自然村庄,12个村民组,886户,总人口4915人,耕地面积2449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48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769人,富余劳动力18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
段郢村位于段郢乡政府所在地。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12月由原段北村、展郢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辖11个自然村庄,19个村民组,1018户,总人口4592人,耕地面积3814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74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2074人,富余劳动力12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