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2024年江西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古村地名鉴定名单[2]

2024年江西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古村地名鉴定名单[2]

  龙口镇睦埠村地处兴国县最南边,距离镇政府5公里、县城20公里,面积5.7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697人,辖13个村民小组(黄塘组、黄新组、赤岭组、青山组、大山组、红卫组、红光组、星光组、富芫组、富全组、富面组、富街组、元街组),耕地面积1685亩,山地面积6675亩,水面面积220多亩。特色产业有荣华农场(柠檬)、珍稀苗木基地、竹柳基地、反季节蔬菜、灰鹅养殖、国泰特种化工厂,经济作物有水稻、花生、……。
  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中国堪舆文化第一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南64公里公里的梅窖镇境内,是兴国、宁都、于都三县的交界处。现在全村人口约4600余人,分居在18个村民小组,居民主要曾、廖两姓。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前,未建立兴国县时,属宁都直棣怀德乡之僚溪,后划归兴国县衣锦乡管辖至今。三僚村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水文化,被海内外易学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风水祖师杨筠……。
  项山乡桥头村位于吉潭镇与项山乡的接壤处,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6亩,山林面积19104亩,果业面积2030亩(其中柑桔1006亩,脐橙1024亩)。该村共有人口1503人,总户数344户,外出务工人数148人2009年人均纯收入1668元,劳动力699人。中共党员27个,其中女党员2人,35周岁以下5人,60周岁以上10人。该村共有小组数13个,包括:留坑、下王别、泥洋、河背、树子堂……。
  1949年8月前属八富乡。1949年8月称南桥区古石乡,1958年称城关公社上甲大队,1962年属南厢公社,1966年称城郊公社上甲大队,1968年与柯峰合并为城郊公社上甲大队。1984年改称上甲村村民委员会,得名后沿用至今。上甲村……。
  原名“上増”,解放初改称“上津”故名。1949年8月前属罗塘乡。1949年8月属澄江区上津乡,1956年属罗塘乡,1958年属罗塘公社设上津大队,1984年行政区划调整时,上津大队改称上津村民委员会,2000年将破岭村民委员会并入上津村,仍称上津村村民委会。始居为何氏,相继有罗、潘、吴之姓,后都迁走。曾顺震从江西吉水县文江村迁此二十八代,沿用至今。上津村……。
  1949年8月前,属石谿镇。1949年8月为长举乡,1958年成立长举大队,1969年划县园艺园。1984年机该建乡后划为文峰乡管辖改称长举村村民委员会。得名后沿用至今。长举村……。
  以境内片村命名;原河多深潭,取名“潭溪”,后改“丹溪”。1949年前属桐兰乡为丹溪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小松区丹溪乡,1958年属桐江公社为丹溪大队,1968年属小松公社为丹溪大队,1984年属小松乡称丹溪村,1989年属小松镇仍称丹溪村至今。丹溪村位于小松镇东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01亩,山地16600亩(流转种油茶、桉树、香樟6000余亩)。2014……。
  堂下,地处闽赣交界,古时叫野芋窝,宋元时叫双井雅儒堂,明代以后改名堂下。村委会驻地村里,距岩岭圩8公里,南邻礼地、西连桂竹,北接朱家,东靠福建。四面多山,村舍绕山坑散步。辖村里、湾里、坑里、北坑、走马塘、上土楼、外土楼等7个小组。共178户,803人。总面积5.89平方公里,耕地1025.2亩,主种水稻,烟叶次之。堂下是石城温姓的发祥开族之地,北宋大儒温革,在此创办柏林讲学堂,学子免费上学,还可供……。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