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纪念革命烈士刘步权而得名。1932年属武阳区大塘乡。1948年前属武阳区大富乡。1949年属武阳区设步权乡。1958年属武阳公社设步权大队。1959年属绵江垦殖场设步权大队。1961年属安治公社设步权大队。1969年属泽覃公社设步权大队,1984年属泽覃乡步权村村民委员会。该地名得名后沿用至今。步权村……。 |
因纪念革命烈士邓希平而得名。1932年属陶阳区安治乡。1948年属武阳区安治乡。1949年属象湖区安治乡。1958年属绵江垦殖场设希平大队。1961年属安治公社设希平大队。1969年属泽覃公社没希平大队,1988年属泽覃乡希平村民委员会。该地名得名后沿用至今。希平村……。 |
大柏地村地处瑞金市北部,距市中心28公里,是大柏地乡政府机关驻地及集贸中心,319国道贯穿其中,有丰富的瓷土和稀土等矿产资源,毛泽东的著名诗词《菩萨蛮大柏地》就在此诞生,诗词其中的两句“装点此关山,弹洞前村壁”就有其中的两个自然小组名。大柏地村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辖17个小组,总户数748户,总人口2458人,总劳动力986人,有党员43人。全村耕地面积1595.7亩,林地面积20604亩,是一……。 |
1932年属会昌县新迳村兰田乡。1948年属瑞金县武阳区兰田乡。1949年属武阳区设拔英乡。1954年属谢坊区设拔英乡。1956年属武阳区设拔英乡。1958年8月属拔英公社设拔英大队。1958年12月属谢坊公社设拔英大队。1961年属拔英公社设拔英大队。1984年属拔英乡拔英村民委员会。该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拔英村……。 |
以纪念1928年3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暴动日得名。1949年8月前属石谿镇,同年8月属城关区营子乡,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称三二五大队,1964年并城郊公社,1979年从城郊划出,1969年与八二七大队合并称“三二五”大队,属城关镇。1984年改称三二五村村民委员会,得名后沿用至今。三二五村……。 |
因村建四面环山,罗塘河从中穿过,形如池塘的圆形河谷平地上,故名。1949年8月前属罗塘乡。1949年8月称澄江区罗塘乡,1958年为罗塘公社设立罗塘大队,1962年分出下寨大队,1968年下寨大队并入。1972年下寨大队分出,1984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罗塘大队改为罗塘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又将下寨村并入罗塘村,仍称现名。曾必贵从上津村迁入已十代,周氏从会昌县羊角村徙此共居。得名后沿用至今。罗塘村……。 |
以驻地菖蒲圩命名,因圩内鱼塘盛长菖蒲得名。1949年前后均为乡建制,1958年公社化后属晨光人民公社称菖蒲大队,1961年析晨光为中和,菖蒲两公社是菖蒲大队属菖蒲公社,1968年中和,菖蒲有合并为晨光公社,1972年又分开,但菖蒲一直称菖蒲大队,1984年改称菖蒲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菖蒲村……。 |
1949年8月前属吉潭乡,同年8月称吉潭区圳下乡,1956年下半年并入吉潭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跃进公社圳下大队,同年冬称吉潭公社圳下大队,1968年与小田、甲溪坝合并称圳下大队,1972年与小田、甲溪分开称圳下大队。1984年改称圳下村村民委员会,得名后沿用至今。圳下村……。 |
福中村位于项山乡偏南西向,是赣、粤、闽三省交界的村。距圩镇驻地23公里。现有人口976人,户数219户,党员20人,女党员4人,35周岁以下4人,60岁以上4人。全村辖区面积10.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5亩,山地面积501亩。全村外出务工人员238人。去年人均收入1785元,主要以外出务工、种植毛竹以及养殖生猪和山羊为主要收入。该村共有9个小组,包括:芹菜圹、墩背、三角丘、上利、六合、……。 |
澄江镇王屋村地处澄江圩镇边沿西北部,与澄江圩镇相连。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268户1330人,其中中共党员17人。全村耕地面积628亩,果园面积260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1858元。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柑桔、脐橙、饲养生猪、车辆运输、经商、外出务工等。现村委建有村委办公大楼一栋,320多平方米,建有移民新村约85户500多人口。村民村风好,而且与圩镇相连,因王屋村移民……。 |
因原驻地村前有棵古老樟树而得名。1949年前属城关区为古樟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1955年属城关区为古樟乡,1956年成立初级社,1957年成立高级社,属城关区辖,1958年公社化时属城郊公社为古樟大队至1967年,1968年至1971年属城关公社为古樟大队,1972年属观下公社为古樟大队至1984年改古樟村委会至今,2001年属琴江镇。古樟村……。 |
村部驻河背,以境内自然村沙塅命名。1948年为沙塅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城关区为沙塅乡。1958年属坵坊公社为沙塅大队。1961年属沙塅公社。1965年属小别公社为沙塅大队。1968年属城关公社。1972年属观下公社。2001年属琴江镇。沙塅村……。 |
地处长有桐树的山排上,故名。1949年前属沙城乡。1949年l2月至1950年属城关区沙塅乡,1952年为桐坪乡,1958年8月为桐坪大队,属小别公社,1968年属城关公社,1972年属小别公社。1984年属小别乡为桐坪村,2001年6月属琴江镇,2003年9月下竹村并入。桐坪村……。 |
因原村头有一梅福庙得名。1958年8月属城郊公社,1961年9月属东南公社,1968年与仙源大队合并为东南大队,属城郊公社。1984年建乡换届时,东南大队分拆为梅福、温坊、仙源村,属观下乡。2001年6月属琴江镇。梅福村……。 |
横江村位于横江镇东部,距横江圩镇1公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共549户,2100人口,有耕地面积1200.33亩。1961年曾为横江、大埠两个大队,次年又合并为横江大队。有小学一所,村部设刘氏宗祠屋背。横江村较贫困,该镇决心通过实施政策倾斜、技术倾斜、项目倾斜、产业倾斜来促进扶贫开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