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太湖县弥陀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太湖县弥陀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弥陀镇向阳居委会,下设居民小组9个,240户,943人,其中非农人口678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450亩,设一个支部,共有党员46人。

向阳居委会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弥陀镇中心。组内道路四通八达,省道S211穿居而过,东临碧波万顷、风景如画的旅游风景区“花亭湖”,西连京九高速,交通宽敞快捷。为响应集镇化建设,异地搬迁,地质灾害点居民等陆续新建的迁入,街区呈现出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开店、经商、投资发展的理想环境。佛教名地“弥陀寺”位于弥西路,环境优雅,佛殿雄伟,飞阁流彩,檐牙高啄,香烟缭绕,游人如织;位于东面“叶畈圩垂钓中心”,是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其相应配套的宾馆、娱乐设施正在完善之中;境内土地平扬,田园肥沃,四季气候宜人;农特产品主要有:水稻、蔬菜、黄花、板栗、茶叶。在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全体居民奋发图强,除抓经济收入外,精神生活迈向城市化,劳动之余,夜灯初上,街区几处宽敞场所,几十人的健身爱好者随音乐翩翩起舞,成为山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居委会也正在积极向上级申请建设集篮球场、乒乓球台、中老年健身设施的大型文化广场,争取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快乐的休闲新去处。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居委会两委班子团结一心,抢抓机遇,深刻领会,贯彻执行上级惠民政策精神,决定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建设和谐、稳定、百姓幸福安康的居委会而努力奋斗;发展、开放、热情的向阳居委会欢迎您!

圣迹村村情概况

  太湖县弥陀镇圣迹村,有14个村民组,620户,2300人口,总面积1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山场面积1300多亩。村党总支设2个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0人。

  圣迹村位于弥陀镇北部,距镇区8公里,北面与北中镇相邻,东部与百里镇接壤,由原元圣迹村和彭岭村合并,因村内原有圣迹寺而得名。211省道贯穿南北8公里,为村内主干道,两侧村组道路与各村民小组相连。安乐河由北向南经村内9公里,是全村的母亲河,灌溉着两岸农田。上世纪七十年代,朱家洲开凿隧洞改河造田200亩,阎王河炸山裁弯取直开垦良田160亩,为村民改造自然的一大壮举,惠及,子孙。安乐电站的建设,让村民第一次感受到电灯的光明。我地属大别山余脉,村内山地较多,林木资源丰富,耕地相对较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群众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圣迹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山群众逐步外迁,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安乐村位于弥陀镇东北角,长河东岸,东邻百里镇松泉村,南与田家村毗邻,西侧是长岸,北靠圣迹村及百里镇吴畈村。2005年由原龙安、叶坳、太平、周岭四村合并而成,距弥陀镇2公里,地形东高西低之状,最高海拨840米。全村18个村民组,892户,3306人,全村幅员面积17.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34.36亩。设三个支部,十一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6人。

安乐村属山区、库区为一体的贫困村,这里山多、田少,山场面积16327亩。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柴召良将军的故乡。孕育了以柴召良、王德祥、余学文、郭祥学、周光乐、陈贤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儿女。建有马踏、太平水库两座。聚群壑之流灌百亩良田,水光山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是宜居的对地,养殖的仙境,使人流连忘返。境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生态平衡,由于耕地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为业,在家妇孺生产优质水稻蔬菜、茶叶、板栗。多数农户是殷实之家,这里居容整洁,乡风纯朴,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环库东路贯穿南北,主干路6.3公里,半为水泥路面,北接S211省道,村级道路共有5条,全长19公里,组级道路12条,全长15公里,多半是土路。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规范建设,龙安、河边两个新型集镇村庄,集中居住了大部分村民,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等齐全,宜养、宜种、宜居广阔的空间。投资者的圣地,创业者的天堂。安乐人民欢迎您。

太湖县弥陀镇白洋村座落在风秀的桐山脚下,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826户,3026人,总面积12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860亩,全村共有党员86人,设党总支、三个支部和六个党小组。

白洋村交通方便,S211省道贯穿南北,环村水泥路和两横两纵交通网络,该村风景秀丽,山青水秀,有桐山寺旅游风光和龙须沟电站。

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生态平衡,两河夹三畈,过去有历史上俗称“黄金畈”的美名。

白洋村有主干路10公里,其中水泥路5.5以里,沙石路4.5公里,并有三条三头组机耕路,大部分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业,在家以农业为主,并且有油坊生条、汪家豆粑等优质农产品远销省内外。

村庄建设发展较快,新农村居民点现已建居民住户130余户,初具规范,并以黄泥、黄畈规划区的集中建设,使全村50%的村民居住一体,环境优美,房屋成群,商贸活跃的新农村。欢迎社会各界到白洋村投资建设,指导工作,白洋人民欢迎您。

一、 基本慨述

弥陀村地处弥陀集镇,地处弥陀镇政府所在地,东与居委会、安乐村相邻,南与河口村相接,西与界岭村相邻,北与白洋村相毗邻,S211省道太北公路由村内贯穿南北,弥檀路横贯东西,环库公路经我村境内,弥陀大桥由东向西,呈“十”字形状经村而过,安乐河,太平安河,弥陀河三面环绕我村,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是弥陀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爱国诗人朱湘故里在我村百草林,清朝嘉庆年间文科状元赵文楷就读于黄龙庵,境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弥陀寺。

弥陀村先由原虎场、长兴、弥镇、三个村合并而成,村民组15个,村人口3473人(不包括镇区单位及外来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345人(其中男1779、女1694),非农人口128(其中男73、女55)人,全村育龄妇女905人,已婚育龄妇女164人,全村流出人口520人(其中流出已婚育龄妇女132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可耕土地2500亩,山场面积3500亩,可养水面550亩,当家塘116口,拦水堰13度。

我村目前经济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油菜、山芋、芝麻、甘蔗、黄花菜、板栗、柑桔、茶叶、黄花梨、枇杷、葡萄等多种经济作物,目前黄花菜已经国家商标总局批准注册。

二、 自然村庄的分布及建设情况

村居现有自然村庄68个,因分布不均,居住凌乱,现有村庄建设用地209000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60.18平方米,居住的自然村及不合理,为节约用地,合理规划,十分必要。

三、 基层组织建设

村党总支下设党小组 6 个,共有党员112人,预备党员7人,建党对象9人,入党积极分子18人。村民代表63人.

四、 基础配套设施现状

1、 公共设施

(1) 村部:现有村部房屋四间三层,建筑面积280平方米,不能容纳一般规模的会议。

(2) 医疗室:由原各自然村医疗点、个体设立,不能适应集体医疗保健的开展,与农村初保和医保不相适应。

2、 基础设施

(1) 村级道路;全村需兴修村级道路1条,从叶畈圩二环路口至朱湾向阳桥的弥镇公路。需拓宽疏通村级道路三条,即黄龙公路的拓宽,同心组道路的拓宽疏通,郝屋至双河道路的连接。全村需兴修道路五公里,拓宽公路7公里。

(2) 村级水利设施薄弱,由于地势低洼,大多农田排水困难,排涝闸一座,需兴修排灌沟20条,全长18公里。

(3) 全村有小型水库二座,山塘78口,灌溉能力较差,需改造山塘46口,维修32口。

(4) 村有变压器6台,需增加6台。

(5) 村有农用电话892部

(6) 村有沼气池456口。

界岭村简介

弥陀镇界岭村系原柳树、芦花、罗介、龙河、界岭五个小村合并而成。地处太湖县西北面皖鄂交界处,紧邻湖北省蕲春县,是历代两省通商的重要之地。

全村面积1731.3公顷(约26000亩,其中山场面积22650.3亩,耕地面积2840亩,河道、水库、山塘面积近500亩),人均占地面积近4分亩。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1634户,6648人。境内有二型水库3座,蓄水量近75万立方,灌溉面积近千亩。弥陀河、柳树河、罗介河3条主要河流贯穿其间,弥陀圩、花坪圩、柏术圩三大水田连成一片,是我村主要的粮产地。

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村两委齐心协力、全面布局、集中规划、着眼当前、放眼未来,极力谋求村庄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育事业建设的均衡协调发展。

在村庄建设方面,全村境内服从统一规划,建成环村公路全长6.19公里,村、组其他水泥道路约6公里,解决了近6000人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修建了外界所称“天路”的桐山防火公路,在每年火灾盛行季节充当屏障的同时,也成为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村集中建成柳树、芦花、罗介、界岭四个居民区,形成四条主干街道,各街道配备1名环卫工人,居民区集中居住人数占全村总人数的2/3。放眼望去是界岭村整齐划一、村容整洁、百姓安居乐业的好景象!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村两委实行“树典型、物带神”的建设方针。建有“龙河老人之家”、界岭休闲苑。村两委每年开展“敬老爱小”、“好媳妇”、优秀党员的评比活动,树立他们的典型形象,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带动更好的精神文化建设。另外,村帮助鼓励村民发家致富,让群众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家家户户争相发展、忙得更好,游手好闲之士日益减少,村级治安维稳工作顺利,近年来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我村教育事业建设过程中,村级大量投入,每年在学校设施建设投入数万元,全村境内拥有2所完小,1所单小。在校学生300余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全力配合下,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无微关怀下,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关公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组学活动,如安庆含羞草公司的帮扶结对活动。全村范围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孩子们能健康茁壮成长、成才。

弥陀镇长林村地处弥陀镇西南、皖鄂两省交界处,西部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刘全、曹冲、上河、大王山、九潭五村交界,东北与本镇河口、铁林两村毗邻,东南与刘畈乡栗树村接壤。2005年撤村并村由原半街、宗场、松坪、吴山四村合并,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837户,3093人(2010年),设两个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0人。

长林村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铁林寨西北,村域面积1654.53公顷,其中耕地115公顷,山场1239.8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少山区村,是原0河口区第一苏维埃政权、原松坪乡政府的所在地。近几年来,长林村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村实际在山上做文章,以建设“绿色长林”为工作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市级、省级“生态示范村”。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务工收入为辅,2010年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

长林村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境内除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业主产品外,盛产毛竹、林木、板栗、茶叶等多种农特产品,尤其是吴山、松坪高山云雾茶叶,更是物美价廉、畅销省内外、供不应求。现任县教育局党组书记胡治平、县环保局局长陈学先、旅美定居华人陈华先、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詹剑锋是长林村杰出人物的代表。

长林村虽处山区,但交通便利,主干线为水泥路面,接壤S211省道,支线砂石公路贯通全部村民小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劳动力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越,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投资者的理想选择。长林明天更美好!长林人民欢迎您!。

弥陀镇铁林村曾是太湖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铁林支部的诞生地,位于弥陀镇西南角,距S211省道2.6公里,东西与刘畈乡九田、栗树两村相邻,西南面与本镇长林村接壤,北面紧靠本镇河口村,为太、宿、蕲三县之交点,全村总面积13200余亩,辖17个村民小组,528户,1982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行政村。

一、地形分布

铁林村地处海拔800米高的铁林寨东北面,地形由南向北,向东大幅降低,绵延起伏,一条山河贯穿南北,呈一个大扇形状态,斜排地垅榜田居多,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土层较浅。

二、交通状况

我村由原李安,徐冲2个山头村合并,村内有两条村级公路,全长15公里。原李安公路(全长5.1公里)是通过刘畈九田村到李安境内,徐冲公路是80年代建勤而修,05年撤村并村后动工兴建的徐李公路,是一条村级合并后的民心公路,全长5公里,由于资金短缺,施工达5年之久才全线贯通;09年得“村村通”和自筹资金,修建了2.6公里水泥路(徐冲路);2010年“村村通”修建了兰李路1.7公里。

三、水利

境内有2座水库,4座拦河水泥堰,大山塘4口,小山塘32口。

太湖县弥陀镇河口村位于大别山南麓,东临弥陀镇真君村,南临刘畈乡,西临弥陀镇长林村,北与弥陀镇接壤。根据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方田、杨林、小冲及河口四个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村辖26个村民组,1327户,5384人,设两个支部,0员160人,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美丽山村。

河口村交通便利,省道S211横贯全境,环库西路、河方路与牛镇镇及花亭湖相连,河吴公路与湖北省檀林镇相连,形成三纵一横的交通网络。村内水源充足,水系发达,小冲河、松坪河、铁林河成扇形在境内汇聚于方田河,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河口村基本农田2500余亩,种植了大面积优质水稻,山场面积广阔,有水杉、银杏、香樟、红枫、桂花等珍贵树种,盛产大米、板栗、茶叶、雷竹、柑橘以及金针黄花等经济作物,这一切为河口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弥陀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干群的努力,河口村交通、卫生、教育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里是投资的宝地,开发的蓝图。

河口人民热忱欢迎您!

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真君村位于重点风景名胜区——花亭湖库区尾部,交通便利,人杰地灵。真君村由原筋竹,留竹,真君,慎华4个建制村撤并为一个行政村,辖27个村民小组,1222户,总人口4845人,总面积2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33.5亩,山场面积23496亩,水面养殖面积340亩。村委会成员7人,其中女干部一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人,现有正式党员151人,下设3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村民代表66人,村务监督委员会5人,库区后扶项目理事会成员7人。

真君村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农业主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农副产品盛产板栗,茶叶,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茶片800亩,泡桐400亩,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生态平衡,这里民风淳朴,宜居宜商。

真君村境内除环库西线贯穿东西,组组通公路,主干公路20公里已硬化,距镇区仅需20分钟,交通极为方便快捷。近年来,在党的方针、路线及政策的指引下,经过全村干群的努力,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民用电力,通讯,有线网络电视全覆盖。文化、教育、卫生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村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到处是楼房,店铺林立。这里有热情周到服务的村民,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这块热土投资兴商办厂,我们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

田家村地处弥陀镇东北角,由原燕岭、松尖、田家三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1个村民组、556户,2186人,总面积16.6平方公里,村两委班子由4个组成,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竣工通车的环库东路全程5.6Km,宽5m的水泥硬化路贯穿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移民规划区已初具规模,西上10公里是皖鄂边界商贸城,人流物流聚散地,东下10公里是花亭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圣地。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覆盖全村,合作医疗体制健全,科技文化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田家村2005年度被安庆市批准为“生态环境规划村”;党总支2010年度被太湖县委评为“五个好”党组织标兵称号;2010年被弥陀镇党委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

村境内盛产:毛竹、林木、板栗、黄花菜、油茶等农特产品。“嵩尖寨”牌系列山野土特产品远销省内外,倍受客商青睐。正在弥陀东方崛起的田家村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欢迎海内外朋友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更多资料
閺冨懏鐖堕幖婊呭偍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