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在1922年,因为村里姓樊的多,就叫樊庄,后来变为凡庄。解放初期为凡庄小社,曾是关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1953年实行乡制,隶属关屯小乡,1968年至1979年属润河人民公社,1980年划归半岗区公所管辖,1996年11月从半岗镇划出,隶属关屯乡,2008年与韩郢村合并成凡庄村民委员会至今。 凡庄村由原凡庄、韩郢村合并而成,该村位于关屯乡北部,与润河镇毗邻。本村人口3215人,自然庄7个,劳动力资源数1286人,耕地面积2125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多种植西瓜,现西瓜种植收入己成为凡庄村农民的主要收来源;现有大型养猪厂一个,养鸡厂3个。 |
关屯村位于关屯乡正中心,是关屯乡中心村,现有自然村13个,1214户,人口4980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数3280人,耕地面积1626亩,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谋求发展的路子,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建设小康生活,是该村的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必须大力发展好经济,充分发挥全村广大群众利用农村的优势,提倡科学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业,以养殖业带动农业的发展路子,目前,该村正在高保修书记的带领下朝着新农村的方向迈进。 |
董郢村位于关屯东部,与半岗镇相邻,18个自然庄,全村1320户,5519人,劳动力资源数2551人,耕地6546亩,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找准路子,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建设小康生活,是该村的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的基础上发展好经济,充分发挥全村广大群众利用农村的优势,提倡科学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业,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的路子。
|
连台村位于关屯乡淮北大堤两侧, 6个自然庄,全村4382人,1012户,耕地1214亩,劳动力资源数 3000人,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连台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找准路子,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建设小康生活,是该村的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必须发展特色农业,提倡科学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业,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的路子。 |
凌圩村、孔洋村两村合并一块。1956年为半岗公社凌圩大队,1983年改为半岗公社凌圩村,1996年11月从半岗镇划出,隶属关屯乡;2008年基层改革与孔洋村合并成凌圩村委会至今。 凌圩村位于关屯乡东南部,该村在2007年村级区划调整中,由原来的孔洋、孙圩村合并而成的,是关屯乡耕地最我的村,东与古城村接壤,北靠三里村,该村现有人口5300人,耕地7800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棉花和红薯为主,拥有养殖厂、种植基地等村办私营企业。 |
古城村位于关屯乡东南部,全村10个自然庄,总人口5341人,1702户,耕地5708亩,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认真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建设小康生活,是该村的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必须大力发展好经济,立足本村实际,提倡科技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目前,该村己建立茭白种植基地一个,大型水产养殖基地2个。 |
地处原赵集集镇东北角三里远处,得名三里。1949年属汪赵区,1958年改为赵集人民公社三里大队,1989年改为三里村,1996年划归关屯乡,2008年三里村与赵集村合并为三里村委会至今。 三里村位于关屯乡东南部,东与半岗相邻,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厚。该村人口3786人,自然庄5个,劳动力资源数2206人,耕地面积1500亩。该村农作物主要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今年来,通过种植结构调整,部分村民开始进行养殖,效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