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临泉县高塘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临泉县高塘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高塘村简介

高塘村位于乡政府东侧,s328乡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850亩,总户数1115户,总人口4894人。村党组织总支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77名。

近几年来,村集体多方筹措资金,以重点整治村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进行了村道路硬化和亮灯工程,建设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高塘经伟食品有限公司,总资产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00万元,流动资产700万元),年产值2000万元,年利润200万元,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企业年用工量400-600人,工人人均年收入7000-8000元,联系农户230多家参与生产经营,户年均收入达7000元。

范集村是范兴集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紧靠省道S328公路,界南河西岸。由原范集村和魏庙村合并而成。

范集村辖自然村8个,农户776户,人口4124人,耕地2482亩。

全村党员51人,设总支部1个,支部2个,党设岗定责上岗27人,党员党性原则强,政治素质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持配合村落实各项工作。

范集村是全乡的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村民发展意识强,村党组织村委会抓住地域优势,积极发展集贸经济,优化环境,加强服务,积极引进外资。合理规划,建设市场,农产品营销,服装业、手工业、服务行业等蓬勃发展。

范集村人决心在乡党、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务求高效,力争早日把范集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平安的初会主义新农村。

董大村位于乡政府西北2.5公里处,与杨桥镇接壤,s328线穿境,交通便利,共有1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904亩,总户数1076户,总人口4609人。村党组织总支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69名。

近年来,村集体以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了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改善村容村貌,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目前,该村已有建筑行业5家,从业人员200多人,一部分是外出无技术的剩余劳动力。每年从业时间10-11个月,月收入700-800元,从业人员年增加农民收入8000-10000元。该村建筑行业已多次承建集镇商品房建设工作,建筑质量和安全性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贾王村位于乡政府乡侧,s328乡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4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982亩,总户数1153户,总人口5208人。村党组织总支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71名。

近几年来,村集体以抓好文明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了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

盈昌蔬菜综合加工厂的脱水产品有:姜片、姜粉、蒜片、蒜粒、蒜粉。腌制产品有:姜块、姜芽、姜花、大蒜头、小青椒等蔬菜。产品销售市场日益扩大,发展到现在直接出口创汇,每年为国家提供税收190多万元,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任。该厂2002年10月被安徽省环保局和省农委认定为“科技先导型企业”。生产的“盈昌牌”生姜在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生姜”,2004年1月被阜阳市评为“市级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被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认定为“安徽名牌农产品”。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市场。

该村牛老营自然村近年来积极发展大棚蔬菜规模种植,以西瓜种植为主。目前,已发展到近200亩,每亩每年可产出效益4000-5000元,成为我乡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亮点。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注册新的品牌势在必行。

魏庄村位于乡政府最南端,s328乡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695亩,总户数1002户,总人口4536人。村党组织支部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67名。

近年来,村集体以抓好文明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了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

杨庙村位于乡政府东南3公里处,范欧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全村共有2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7870亩,总户数1711户,总人口8049人。村党组织总支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109名。

近年来,村集体以抓好小集镇和文明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了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

临泉县宾联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姚其彬,市县优秀民营企业家,阜阳市人大代表。公司现有职工180余人。企业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现拥有固定资产420万元,流动资金1200万元,每年可解决外地、本地近400人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公司主要加工各种规格的脱水蒜片,蒜粉,蒜粒,洋葱丝,洋葱片,洋葱粒,洋葱粉,辣椒片,姜粉,姜片,姜粉,姜粒,胡萝卜粒(片),胡椒粉等各种脱水蔬菜制品三十多个品种系列。产品质量的保证,服务客户的承诺等因素,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客户。

中药材种植以王营自然村为主,向外辐射有大徐营、吴新庄、杨庙等自然村,种植面积100余亩,种植种类有白术、桔梗等,每亩可得经济效益近2万元,去年全村中药材收入150多万元,按去年市场价每市斤5-6元计算,今年中药材收入可突破200万元,是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10多倍,预计明年种植面积将有大幅度增加。

冯楼村总人口6000多人,耕地面积6100亩。有多年的食用菌种植经验,目前食用菌大棚已发展100亩左右,有平菇、金针菇、小鸡菇、猴头菇、灵芝、黑木耳等品种。一亩地第一年投入成本近4万元,第二年成本可降低至1万元左右(塑料大棚可连续使用),每亩每年产出效益4万元(除去成本费、工时费、菌种费用外)。质量上乘,味道鲜美,属绿色、无公害食品。年产鲜木耳800吨,平菇1000吨,年产量占阜阳市食用菌的60%。目前,该品种正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注册商标。该村铁旦自然村食用菌种植大户李宗连在2006年被阜阳市食用菌协会授予“平菇大王”称号。计划2008年将发展食用菌大棚200亩,土地租赁工作已协商好。食用菌完全采摘后,培育食用菌的拌料是饲养黄牛的较好饲料,还可以作沼气的原料,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姚庄村位于乡政府东北5公里处,高欧路、谭吕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共有1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6964亩,总户数1423户,总人口5811人。村党组织总支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89名。

近年来,村集体以抓好小集镇建设和文明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了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

大姚庄村种植业以日本南瓜间作套种为主,套种模式“玉米+南瓜+小麦”,种植面积与东张老庄村大体相当,两村相临,大量的玉米秸杆是黄牛的主要饲料。饲料原料多、成本低,黄牛饲养在当地是养殖业可推广的可行性项目。以东姚庄自然村姚其理为代表的肉用黄牛养殖,已有多年的黄牛饲养经验。年出栏肉用黄牛20多头,可得经济效益4万多元。带动了全村的黄牛饲养,目前已发展养殖户近20户,在务工人员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养牛收入是年老体弱、留守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东张老庄村位于乡政府东部2.5公里处,高欧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共有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032亩,总户数900户,总人口3614人。村党组织支部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57名。

近年来,村集体以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了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

该村东律庄村民律超自1996年从广东汕头市引进蜜本南瓜进行种植,经过近十多年种植,已具相当规模,辐射到周边十多个行政村以及颖州、阜南、老集、范集等地方,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亩产2000——3000公斤,亩收益1500——1800元。主要种植结构有:“南瓜+小麦”二垄制套种、“玉米+南瓜+小麦”三垄制套种。亩成本较低,不足200元、露地栽培,施肥较少,易管理。比“玉米+小麦”亩收益多增产一倍多。更省工省时,市场前景看好;产品远销河南、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十多个省市,产品格局已经形成,是我乡农业产业结构的一大优势。目前,已发展到2000多亩,每亩南瓜每年可产出效益1500元左右,带动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东孟庄村位于乡政府东南2公里处,高欧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共有26个自然村,耕地面积5870亩,总户数1464户,总人口6312人。村党组织总支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112名。

近年来,村集体以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了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

近年来,温室养鸡成为该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目前,养殖大户有五家,常年有肉鸡供应,每年向市场供应肉鸡数量8万只,近10万公斤,增加收入30万元。通过农科教知识宣传、养鸡专业技术培训,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双培双带”和能人效应的充分发挥,给养殖注入了新的活力。养殖户与乡畜禽改良站保持常年联系,控制了疫情和传染病的发生,落实了防控高致病-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保证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他们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通过“改、扩、建、联、引”等形式,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农户”等组织形式,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连接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延伸了产业链。同时,依托“龙头”建基地,推动农特产品朝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一片片基地的示范带动,有效地形成了“一品带动一片,一业带动一乡”的可喜局面。“一村一品”式经济模式的形成,拉长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链条,拓宽了农产品的升值空间,鼓起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

郭桥村概况

郭桥村位于乡政府东北2公里处,全村共有24个自然村,柏油路和水泥路把所有自然村连在一起,耕地面积8189亩,总户数1908户,总人口7473人。村党组织总支建制,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98名。

近年来,村集体以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创建为契机,投入资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了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等公共设施。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调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班子之间关系协调,运转正常。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团支部、妇女等组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深入开展,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及时规范。

刘庄村位于范兴集北部,距乡政府约1.5公里,地形呈梯形状,南狭北宽,南北约2公里,国地面积4.8平方公里。

刘庄村由李老村、闫庙村两村合并而成,现辖4个自然村,户数1173户,人口4841,耕地5531亩。村委会驻原闫庙村,刘庄全村共有党员63人,设一个总支辖两个支部,其中无职员党员57名,定岗党员32名。

刘庄村东靠界南河,北领运何及流草河,水利资源富饶,该村代桥自然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灰鹭的栖息地。每年春夏有二万佘只鹭鸟落户,景象十分壮观,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产十分丰富。

全村人心思治,团结进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种植业的生姜和大棚蔬菜为主导产业,养殖业的规模,养禽规模,养猪规模为发展项目。加工的蔬菜脱水为主导,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模式。工农业生产总体位于生产前列。

刘庄村人杰地灵,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决心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高举-理论旗帜,认真实践“-”重要思想,积极创建“三个文明”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刘营村村位于范兴集乡西南部,距乡政府约3.5公里,全村辖12个自然村,31个村民组,1123户,4798人,耕地面积5236亩。全村共有党员65名,其中流动党员7名。村两委班子于2011年换届,现有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4名,交叉任职1名,新的村班子精诚团结,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

刘营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特色村,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80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著名的“半截楼瓜果有限公司”位于该村,半截楼西瓜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亩左右,亩均效益约4000元。近年来,又从山东寿光引进了温室大棚建设与种植管理技术,目前,温室面积1800亩,带动村民300多人就业,套种黄瓜和苦瓜,每亩每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贯穿村内的主要干道即将新建,美好乡村规划已经完成,环境整治正在开展,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刘营画卷即展。

牛刘村位于范兴集西部,距乡政府约1公里。

牛刘村由现辖6个自然村,户数1273户,人口4541,耕地4531亩。全村共有党员72人,设一个总支辖两个支部,其中无职员党员58名,定岗党员30名。

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产十分丰富。

全村人心思治,团结进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种植业的生姜和大棚蔬菜为主导产业,养殖业的规模,养禽规模,养猪规模为发展项目。加工的蔬菜脱水为主导,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模式。工农业生产总体位于生产前列。

牛刘村人杰地灵,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决心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高举-理论旗帜,认真实践“-”重要思想,积极创建“三个文明”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孙桥口村位于范兴集乡最北部,界南河西岸,距乡政府约3公里,紧靠范一长路和省道S328线,由原孙桥口村和白铁店村合并而成全村没1个总支,2个支部辖9个自然村,总户数986户个口4052人,耕地面积4197亩。

全村共有党员49名,其中无职党员43人,设岗定位32名,党员认真履行职责,先锋摸范作用突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比村区划调整前进一步增强。

孙桥口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产业结构全理,种植水产业丰富、多样,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住建设,以生姜种植,加工为龙头,以水面养蟹为特色,带动商贸。服务等行业、发展、形式产供销月体化模式,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突出。

孙桥口村决定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早日把孙桥口建设成富裕文明新农村。

更多资料
闁哄啫鎳忛悥鍫曞箹濠婂懎鍋�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