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临泉县城东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临泉县城东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临化社区位于临泉县城东北角,处于工业园区西北部,北临泉河,西靠交通路,南临前进东路,东临环城路。临化路直达省道102,人杰地灵,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投资开发的好地方。社区有党员64人,设1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有企业28家,其中临泉县最大的化工企业临化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社区,美丽家园家具广场、临泉县六和饲料等几十家企业。

十一五期间,社区“两委”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合社区力量,努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建设发展,形成产业经济,努力把临化社区村打造成为具有影响的工业社区!

新建社区位于临泉县城东南角,是原来城关镇新建社区分开的,现有人口1169人,258户,仅有可耕地25亩,两个自然村。现有0党员15人,建有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临泉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奥宏超细滤器材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本辖区;今年刚刚建设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坐落在社区中心,建成以后可以为全县的青少年和老干部解决娱乐和活动难的问题。新建社区热忱欢迎广大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建设、开发,我们将用一流的服务态度接待你们!

阜临社区位于县城区光明路与四化路交汇处东南,南临102省道。社区辖四个小区,共有人口4379人,党员23人。本社区所辖事业单位:地税局,检察院,法院,环保局,两个学校临泉一中和靖波中学,其中临泉一中是省重点中学。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努力学习技术,学习经营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在勤劳致富上一展身手,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该社区依据城南工业开发区有利条件,争取到许多优惠条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独资、合资或股份制的形式办厂。多种经营体制在不断完善,目前,面粉行业、冷冻行业,建材、建筑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组建起一个又一个的公司,以质量求生存,靠科技求发展,已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承包经营、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已得到有机结合,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依托泉河商城,发展短平块项目,280余户群众迅速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近千名剩余劳力或下岗职工也都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纯收入已达2600余元,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年收入3万元以上。

光明社区位于临泉县城繁华地带,新建以南、光明路以东,四化路以北、交通路以西,前进路、港口路南北横跨辖区,交通便利,发展环境优良,发展前景光明。

社区成立后,依法完成了“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新一届班子成员,年轻有为,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劲头十足,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求真务实,通过“双培双带”、“1234”工程,带领群众走上了小康之路,围绕“抓党建促经济”这一中心,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建筑、商贸、车辆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门类齐全,生意兴隆,一业带动多业共同发展。建材市场占地80余亩,规模效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是辖区的新兴产业,现已具规模,具逐步走向规模,市场行情逐步见长,发展潜力强,发展后劲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人均纯收入已达29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通过开展评选“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遵纪守法户”等活动,形成了人人争先进,户户讲文明的喜人局面。

城关镇新华社区,北起人民东路,南至新建中路,西临光明路中段,与银泉商城相望,东至新开通的交通路,地理位置优越,有较大发展潜力,社区共有居民3106户,人口9864人,集体经济企业26家,年创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

新华社区成立于2004年7月,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现有4个居民小区,总户数2697户,常住人口10171人,流动人口331人,辖区单位26个,其中机关单位8个,学校4个,医院3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5个,个体商业网点56个,有志愿者队伍1支10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10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王俊杰,男,现年46岁,本科学历。参加县级集中培训2次;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拨付、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有-会代表2名、人大代表2名。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68名,其中妇女党员19名、离退休党员3名、生活困难党员1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1名,高中毕业的有9名,其它有42名。1960年(含)以前出生的有32名,1960年至1970年(含)之间出生的有11名,1970年至1980年(含)之间出生的9名,1980年以后出生的有16名。

党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平均拨付3000元。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面积220平方米;来源和产权情况是租赁;配套设施建设齐全。建立了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制度,参与党员数为130人。

新华社区党建工作开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文明社区创造提升为重点,全面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和全程为民服务代理建设。一是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各种形式的党员服务组织,全方位、多岗位开展文明创建和为群众生活服务活动。二是根据社区党员的特点和群众的需求,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党员互助与奉献服务小分队,党员专业服务小组等组织。三是设置了党员奉献"雷锋角"、党员维系社区先锋岗,"实话实说"意见箱和便-系箱。同时,注重党员发展工作,为党的事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社区党支部加强对优秀青年的培养,对已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青年,认真组织他们参加上级党组织举行的培训和社区党支部的一些活动,让他们及时了解党的一些情况,了解党的一些基本知识。严格党员发展工作,坚决执行发展党员的标准操作。

社区自组建以来,两委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五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理清思路,扎实奋进,谋求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文明创建等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社区位于县城中心闹市区,约占城区总面积的八分之一,社区因地制宜,根据所处的环境位置,大力发展本地区域经济。建材、面粉加工、货物运输和餐饮服务行业会集,就业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的90%以上,仅货物运输一项,即可实现年收入1600万元左右,餐饮服务行业近百家,年收入也近200万元。3大建材市场占地100余亩,年收入近2000万元,吸纳劳动力300余人,辖区内供电、学校、排灌、卫生等基础性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水平也得到很大改善,截止2004年底,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800元。

文王社区地处临泉县城东北部,北邻泉河。辖区人口8586人,分为7个生活小区,党员42人,两委班子由五人组成。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王社区的各项工作一直位居先进行列。党建工作方面:2004年度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光荣称号;综合治理、文明创建方面,被评为2004年度民主法治示范村;计划生育工作方面:2005年上半年考评位居全镇前三名,在各项工作中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奖励。

在发展特色经济工作方面,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因地制宜,带领居民发展特色经济:

1、依托地处泉河港口听地理优势,成立港口货物装卸及短途运输服务队,解决了泉河港口年吞吐量五十万吨的货物装卸问题,仅此一项居民每年可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借助辖区内农贸市场优势,成立了鸡鱼交易所6个,猪肉销售点3个,熟食加工销售点3个等等。

3、利用城区和文王酒厂的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文王系列产品经销,家电维修、五金电器销售及饮食服务行业等。

4、大力发展李湾新村以石子为主的建材市场和煤碳专业市场,鼓励和引导居民开展养殖和加工行业等等。

通过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大力发展经济,文王社区每年创收12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为居民安排就业370多人。本社区将继续发挥地区优势,带领全体干群发展经济,共同致富。

泉北社区位于泉河北岸,光明路北段,共有4个居民聚居点,9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637人,其中农业人口3212人,流入人口2543人,辖区总人口共有8000余人。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7亩。

泉北社区下辖三个党支部:瓜果市场支部、面粉集团支部、黄牛协会支部,共有党员167人。

我社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北与界首市接壤,是临泉县北大门,经济繁华地段。瓜果蔬菜市场有来自山东、四川、广东、海市、河南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的2000余名客户达成瓜果蔬菜交易合同。黄牛协会每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面粉集团加工的面粉销往全国各地,临泉县文王酒厂第年生产各种系列酒万余吨,解决2000余人就业。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努力学习技术,学习经营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在勤劳致富上一展身手,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该社区依据城南工业开发区有利条件,争取到许多优惠条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独资、合资或股份制的形式办厂。多种经营体制在不断完善,目前,面粉行业、冷冻行业,建材、建筑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组建起一个又一个的公司,以质量求生存,靠科技求发展,已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承包经营、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已得到有机结合,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依托泉河商城,发展短平块项目,280余户群众迅速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近千名剩余劳力或下岗职工也都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纯收入已达2600余元,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年收入3万元以上。

辛庄行政村位于泉河北岸,人口5988人,1826户,地亩2666亩,1.3平方公里,农业、加工业、养殖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史楼自然村木工加工业兴旺发展,养殖业以肉鸡养殖为主,辖区内有安徽永生堂药有限公司,临泉县盛源纸业公司。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努力学习技术,学习经营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在勤劳致富上一展身手,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该村依据工业开发区有利条件,争取到许多优惠条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独资、合资或股份制的形式办厂。多种经营体制在不断完善,目前,面粉行业、冷冻行业,建材、建筑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组建起一个又一个的公司,以质量求生存,靠科技求发展,已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承包经营、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已得到有机结合,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依托泉河商城,发展短平块项目,280余户群众迅速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近千名剩余劳力或下岗职工也都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纯收入已达2600余元,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年收入3万元以上。

张寨行政村位于北二环路北,东和白莲沟相邻,西与辛庄行政村王新庄相邻,北邻界首市砖集镇。本行政村经济发展较为特色的是紧靠临泉县城,以县城为依托,在县城,女村民可以在酒厂打工,男村民在县城做建筑,机动三轮车、水果生意,人均收入可观。以后发展的方向以二环路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和农业付产品深加工,已经形成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走出去、拉进来,利用地理优势和人力优势,加快本行政村的经济发展。

全村共15个自然村,总人口6389人,耕地面积3698亩,总面积2平方公里,本村三所小学,中心卫生室一个,全村共三个党支部,一个总支部,-员85名,总支有5人组成,村干部9名,其中两委班子5人,村民组长3人。张寨村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加工、养殖为辅,养鸡场3个,上规模养猪、养羊专业户7家,高产示范田上百亩,在全村起到龙头作用。张寨村还开设了12个家具厂,其中大中型家具厂一家,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水平。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努力学习技术,学习经营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在勤劳致富上一展身手,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该社区依据城南工业开发区有利条件,争取到许多优惠条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独资、合资或股份制的形式办厂。多种经营体制在不断完善,目前,面粉行业、冷冻行业,建材、建筑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组建起一个又一个的公司,以质量求生存,靠科技求发展,已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承包经营、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已得到有机结合,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依托泉河商城,发展短平块项目,280余户群众迅速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近千名剩余劳力或下岗职工也都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纯收入已达2600余元,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年收入3万元以上。

更多资料
闂佸搫鍟幊蹇涙偉閸洖绠规繝濠傛噹閸嬶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