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村村情简介
清平村毗邻花亭湖畔,镇守刘畈北大门,刘畈乡政府北面,分别接壤于牛镇镇、弥陀镇、天华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24个村民组,650户,共2245人。山场面积9000亩,耕地面积985.7亩,河流水面面积1200亩,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村址附近(所属南口组)定为中心村建设规划点,也属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目前在规划区建房农户达100余户,安置人口345人,以地质灾害搬迁户及危房改造户优先安排,中心村内实施了两边的下水道建设工程及饮水安全工程,以基本解决环境卫生的排水排污难问题、居民吃水难问题。中心村已建立了农家书屋,真正让村民了解社会信息,掌握科技知识。目前,清平村作为刘畈乡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正在进一步扩大中心村建设,实施两边的绿化带建设。
|
1、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 刘畈村位于刘畈乡政府所在地,大别山腹地,国家级花亭湖风景区上游。属典型的革命老区。刘邓大军-会议旧址---胡氏新祠就坐落在我村。2005年拆村后,由原刘畈、石井、凉亭、枫树四村合并组成。距县城50公里,湖北交界17公里,与弥陀、牛镇、天华三镇交界。全村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5768亩,耕地2201.48亩(其中水田面积2091.33亩)。现有板栗600亩,茶园1000亩,枣皮、杜仲等中药材80亩。 2、人口和社会状况 全村辖49个村民小组,1301户,4445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其中五保户65户,72人,贫困户415户,1022人。全村有劳动力217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367人,小学文化976人,初中文化程度46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37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230人。 3、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 (1)道路:全村现有石井水泥路,石宋沙石路,余中、张屋水泥路,河东、河西沙石路。 (2)“三通”: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大部分农户均安装了固定电话。 (3)水利工程:全村共有小型水库一座,水泥拦河堰14道,土石拦河堰4道,水塘32口,工程蓄水量30520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 (4)人畜饮水:政府所在地周边的农户人畜饮水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大部分农户特别是石井、凉亭、刘畈等地的村民安全饮水问题仍十分困难。 4、农业生产状况 我村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养殖业以猪、牛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蔬菜为主;林果业以茶叶、板栗、油茶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均未形成规模。2009年底,全村粮食总产量805吨。 5、市场和社会服务条件 全村一所完小,两所单小,共有在校师生3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现有卫生站6个,有村医6人,负责全村的医疗和卫生保健工作。村委会办公场所有房屋7间,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办公设施还不配套。 |
乐盛村村情简介
乐盛村坐落于太湖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上游,地处刘畈乡东南面,由原永祥、乐盛、双河三村合并而成,属于典型的革命老区贫困村。全村41个村民组,885户,3308人,至2012年为止,全村共有五保户42户45人,低保户138户230人,贫困户416户1374人。全村总面积19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占23000亩,耕地面积1386亩。境内有乌啼山、老鸦寨、酸枣岭三峰耸立、三条河流汇聚、三条村道相通、S211省道穿境而过。本村林木、毛竹资源丰富,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适宜茶叶生长,茶园面积达1080亩,俗语有云:“乐盛名茶郁清香,酸枣岭上雀舌汤。菩萨岩涧观音路,乌啼寨尖饮琼浆。”乐盛茶享有盛名。
乐盛村共有党员69人,村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7个党员小组。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五个好”村党组织目标和新农村建设标准,狠抓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教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荣获了“五个好”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的领导下,乐盛村两委齐心协力,立足本村实际,紧紧依靠全体村民、始终以“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利用移民后扶项目、“一事一议”项目、中央彩票公益金等项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村41个组有40个组通了公路,其中34个组通了水泥路,村级公路已实现全部硬化,形成了环村公路的良好局面。全村三条河流汇聚,大小堰合计50余座。人畜饮用水、农民服务中心、垃圾池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使本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百亩茶园示范基地的建设更是在本村掀起了创业之风,淳朴、善良、勤劳的乐盛人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正在为构建美好乐盛而不懈努力!。 |
马畈村村情简介
马畈村地处太北公路东侧,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呈盆地形农田大部分集中在盆地的府部,山地分布在盆地的四周,全村23个组,1946人,农户从部分趸售地盆地的府部。村内有山牛林场,围有山场2外(由村代管);有益房林、胡屋后、北祖岭3处村级茶园,水田面积700多亩,山场面积3000多亩。
|
九田村村情简介
九田村位于太湖县西北部,地处花亭湖上游,S211省道穿境而过,东距县城54公里,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于一体的贫困村。全村山场16545亩,可耕地1365亩,是由原九田、兰家、郑畈、赵林四个小村合并而成,全村辖33个村民组,730户,总人口2743人,其中贫困户242户,贫困人口719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70元。
|
栗树村村情简介
栗树村位于大别山南麓刘畈乡西南部,座落在皖、鄂两省,太、宿、蕲三县交界的三面尖(海拔1008.9米)脚下,由原栗树、刘河、赵冲、长溪4村合并而成,是刘畈乡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距乡政府最远的高寒贫困老区村。全村有45个村民组,910户,3446人。其中五保户47户,49人;低保户106户,243人;低收入户269户,671人;劳动力2167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占1256人(外出6个月以上)。
全村总面积29.3平方公里,林地39786亩,水田1274亩、旱地590亩。山多田地少,农业以水稻、小麦为主,林业资源丰富,盛产松、杉、毛竹,多经有板栗、茶叶。
|
洪河村村情简介
洪河村位于太湖县城西南方向,东与天华镇连接,南与宿松县陈汉乡相邻。全村有39个村民小组,752户,2702人,其中贫困户275户,776人,全村面积21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1万亩,水田及可耕地1200亩,境内两条河流汇入南阳河,是典型的山多地少的山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人均耕地面积小,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道路、饮水、文化及娱乐设施等,严重制约着本村的发展。
洪河村是革命老区(1936年红二十八军高敬亭部在该村柴家山驻扎并召开军事会议),该村的祖先前辈为党的革命事业流血牺牲,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洪河村党支部早在2000年就率先在上海设立了流动党小组,现已升级为党支部,在系统劳务输出、向外出务工党员宣传党的政策、维权、引进发达地区的科学理念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乡在沪劳务输出提供了组织保障。
近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洪河人民不等不靠,积极发展集体和家庭经济,生产生活取得较大的变化,开发山场面积2000余亩,以杉木、毛竹、油茶、茶叶为主。由于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全村境内公路30多公里,其中铺设水泥路12.4公里。设全日制学校一所,教学点一处,通信设施较为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