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颍上县江口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颍上县江口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江口镇在解放前称为晴江镇,为了延续古镇名称,在成立社区时,被得名为晴江社区。江口镇原管辖集镇商业居委会和江西村两个单位,江西村于2002年已转户办理了农转非户口,改为江西居委会,2008年8月居委会合并,改为晴江社区,属于镇管辖至今。

晴江居委会位于江口镇街道,人口4778人,1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52亩,党员89名,村室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是江口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集贸市场繁荣。

解放前樊南村处于湖边湖东有一居民点姓樊的人口占居民的99%,后人把这一湖取名樊家湖,后来人们把樊家湖以南取名为樊南村。樊南村解放后属于古城镇,1961的时候属于江口合作社,后属于乌江管理区,1993年撤区并镇,属于江口镇樊南村,2018年10月改为樊南社区。

樊南村位于江口镇东部,与古城乡相连,全村人口6509人,26个自然庄,32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4344亩,党员88名,村室建筑面积78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解放前(时间不详)林圩自然庄以林姓居多,建设委员会时就以林圩村得名,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曾属江口大区,1958年为江口公社,林圩大队,1961年改名,江口区林圩大队,1993年,撤区并乡,林圩村、张庄村。

2008年村级区划调整合并为林圩村民委员会,2018年10月改为林圩社区。

林圩村位于江口镇东部,与古城乡相连,全村人口4489人,15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4508亩,党员76名,村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1952年成立孙庄村,1988年与李台分村,2007年李台和孙庄村合并,地名来源驻地,此前存在孙庄村,因驻地在此,故得名孙庄。解放后属于江口管理区,1952年成立江口乡孙庄村,1988年与李台分村,1993年撤区并镇后属于江口镇孙庄村,2007年李台和孙庄村合并为孙庄村民委员会,2018年10月改为孙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孙庄村位于江口镇东部,与林圩村相连,全村人口3474人,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3010亩,党员40名,村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据查解放以前建村时因村中姓夏的户人口多,且因此地地势低洼,称为“圩”,故得名夏圩。1958年为江口区马圩人民公社,1985年更名为马圩乡夏圩村民委员会,1993年为江口镇夏圩村民委员会,2007年7月与邓杨村合并,并后村名为夏圩村村民委员会,2018年10月改为夏圩社区居民委员会。

夏圩村位于江口镇西北部,东与马圩村相连,全村人口4581人,10个自然庄,13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4424亩,党员47名,村室建筑面积26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明朝末期,建村时,以刘姓为大户,故名叫刘庄村。1949年,曾属江口区,江口公社,1961年至1984年分为刘庄村和农科村,1993年撤区并乡,合并为刘庄村,隶属江口镇。

刘庄村位于江口镇北部,东与林圩村相连,北与郭庄村相连,全村人口3600人,9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820亩,党员53名,村室建筑面积8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原郭姓建村时属于大户人家,故而得名。解放前郭庄属弥陀寺乡;解放初属江口乡;1958年属江口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并乡属江口乡;1993年撤区并镇属江口镇;2007年区划调整,张老村和郭庄村合并,仍为郭庄村。

郭庄村位于江口镇北部,北与许桥集相连,全村人口5269人,10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4840亩,党员63名,村室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因为村委会成立之初,村部两侧有小河流,取名为小河村。2007年,将西元村、王楼村合并为小河村,属江口镇至今。

小河村位于江口镇西部,与颍东区相连,全村人口6248人,12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4024亩,党员90名,村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辖区内中小学各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因成立村委会时,村委会驻地汤圩庄,当地汤姓居多,故得名为汤圩村村民委员会。据查清朝末期,一名汤姓大官,卸甲归田来此居住,久而久之名为汤圩村,解放后至1981年属于汤圩大队管理,直至1993年撤乡并镇,属于江口镇汤圩村,一直延续至今。

汤圩村位于江口镇北部,与中心村相连,全村人口3578人,5个自然庄,13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3421亩,党员45名,村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该地名来源于村部位置,建村时,村部位置在中心庄。在1961年土地到户是8个自然庄成为一个大队,书记有中心庄的吕坤宣担任,村名就随书记的住址,成为乌江乡中心村,解放后为江口管理区,1953年属于公社,后属于乌江管理区,1983年成立中心大队,1993年撤区并镇形成江口镇中心村一直延续至今。

中心村位于江口镇南部,北与汤圩村相连,总人口3273人,8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耕地3262亩,党员48名村室面积850平方米,以种植,养殖业

在建村之初,当地姓王和姓李的居多,因而得名王李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属于江口区公所,1958年为江口公社王庄大队,1984年为江口区乌江乡王庄大队,1992年为江口镇王李村民委员会。

王李村位于江口镇西北部,人口3546人,9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党员35名,村室建筑面积189平方米,耕地面积2672亩,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王桥庄以前有一座桥叫王桥,后以桥命名为王桥大队,后更名为王桥村村民委员会。王桥大队由于人数增多,于1981年分为聂湖大队和王桥大队,1992年3月更名为聂湖村,王桥村,2007年两个村合并为王桥村至今。

王桥村地处颍上县西北部,南靠沙颍河,西与颍东区相接。全村总面积8.6平方千米,地貌平整,土地肥沃,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240天,全村有5个自然庄,人口3360人,村里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产业,村内有一所小学,一所村卫生室,适龄儿童入学率99%。

本辖区内姓周的姓氏占总人口的70%以上,且因此地地势低洼,称为“圩”,故得名周圩村村民委员会。1953年属于马圩乡周圩村,1958年为马圩公社,后为马圩管理区周圩大队,后又为马圩乡周圩大队,1984年撤乡并镇,属于江口镇周圩村民委员会至今。

周圩村位于江口镇西北部,与马圩村相连,全村人口3098人,7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3330亩,党员43名,村室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解放前,马圩村有马圩自然庄以马姓居多,建村委会时以马圩村得名,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为属江口区,1958年因地域面积大,成马圩公社,时就有马圩村,1961年改属江口区,马圩公社马圩村,直到1993年撤区并乡2007年村级调整后江口区分解形成现在的江口镇马圩村,由马圩村、两洋村合并为现在的马圩村。

一直沿用至今。

马圩村位于江口镇北部,与江北村相连,许桥集贯穿其中,全村人口6879人,18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7590亩,党员76名,村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辖区内中小学各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清代中期由陈小罗庄、郭庄、大陈李、开庄、三王、等组成郭罗大队,后来三王、陈鲁分支到北片玉东片,因而郭罗人口稍偏多故名为郭罗村大队,后改名为郭罗村委员会。清代中期由陈小、罗庄、郭庄、大陈、李开庄、三王等组成郭庄大队,1952年三个片分开,1978年改名郭罗村,1992年撤区并乡为江口镇郭罗村。

郭罗村位于江口镇北部,东与陈桥镇相连,全村人口7009人,16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9023亩,党员88名,村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辖区内小学一所,全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