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亭村:有23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1221户,5305人,耕地4635亩。艾亭村与河南省交界,洪河分洪道从其村经过。 |
艾西村有11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1221户,5305人,耕地4635亩。该村与河南省交界,洪河分洪道从其村经过,易受洪水灾害。村级经济空白,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农业以粮、油、棉为主,畜牧业不发达。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
近两年,该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狠抓畜牧业,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创办村企业。目前该村办水泥预制厂一个,粮食购销点四家,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大西村有22个自然村,53个村民小组,1228户,5301人,6199亩耕地。该村距艾亭镇2公里,由原泥巴洼、大西两个村合并而成,设有一个党总支,下属两个党支部。
道路目前还没有硬化,村村均通电和电话,,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花、芝麻为主,近二年旱稻种植面积发展很快。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艾北村有30个自然村,58个村民小组,1426户,6175人,6358亩耕地。该村由原艾北、李棚两村合并而成,设有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
位于临艾路西面,交通方便,有粮食收购点两个,农场一个,小学一所,私立中小学一所。该村历史以来都重视教育,每年考上大学的不少于十人。
村两委班子团结,积极带领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畜禽养殖在全镇名列前茅。
|
王新桥村距艾亭镇四公里,由原双龙、王新两个村和并而成,目前有一个党总支,下属两个党支部。王新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发达。王新桥村有31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1655户,7197人,8210亩耕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空白,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农作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棉花、芝麻种植面积2500亩以上,效益可观。外出务工人员2000人以上,其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
桃花村有24个自然村,52个村民小组,1474户,6366人,5361亩耕地。该村位于洪河沿岸,易受洪涝灾害,村集体经济收入空白,农民人均收入1760元。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以棉花、油菜为主,畜牧业较好,外出打工达1500人。该村发展双培双带示范户12户。五个好村支部创建开展一般,三会一课开展一般。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较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等工作属全镇下游。
|
谢李庄村位于艾亭镇西北,距艾亭镇7.5公里,由原陶张庄、甘庄,李庄三个村合并而成。韦艾路从中经过,王新路横穿其中,交通十分方便。谢李庄村有21个自然村,47个村民小组,1373户,6016人,5223亩耕地。该村种植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芝麻、油菜为主。该村建有面粉厂一个,养猪大户6家,养鱼户4户,养对虾的2户。现建好新农村示范点一个,盖房60套,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
一、基本情况
艾亭镇大房庄村地处艾亭镇东北部,辖13个自然村,有农户1125户,5196人。贫困户54户216人,残疾户61户68人。西靠艾北村,北连张集镇,南靠艾亭村,东邻大谢庄村,距县城51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临艾路南北贯穿本村。全村有土地5541亩,其中有耕地5241亩,人均1.22亩耕地,全村人均纯收入3610元左右。2012年被镇党委命名为十星级党组织,总-员82名。
二、经济特色和工作开展情况
艾亭镇五保户集中供养区67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敬老院,村内已修通庄与庄的4条主干道,全长4500米,有全县的万亩玉米示范点。新增养殖大户2户,有高产公关田1000多亩,果园面积21亩,塑料大棚8亩。2012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名,发展党员2名,新增双培双带示范户4户,为民服务全程代理24件,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落实14件,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有序,以村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制度建立情况
建立完善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村干部管理、村干部绩效考核、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制度,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扎实,能够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四、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发挥作用情况。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一站式”多功能为民服务窗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村干部办公中心、农村党员服务中心、村民议事中心、全程代理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等六大中心。
(一)、村干部办公中心。实行村干部正常办公和轮流值班制度,避免出现“村子小,人难找”的现象。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建立工作分片责任制,村组设立联络员,
(二)、党员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室,实行流动党员回村登记、谈心谈话和回乡报告等制度,积极开展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设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播放室,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随时为党员群众播放。 (三)、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把村民在民生、医疗、计生法律咨询、、户口迁移、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项目汇集到全程代理室集中统一办理。一年以来,全村代理室共为群众办事达150余件。 (四)、科技培训中心。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定期对农村党员群众开展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形势与政策宣讲团、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和农民科学发展宣讲团,不定期请农技员、种养殖示范户场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9场次,培训党员群众达到3000人次。 (五)、打造文体活动中心。设立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配备体育器材,完善功能设施,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供影视、阅览、健身等服务项目,向村民开放,弘扬文明新风,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 (六)、村民议事中心。按照421要求,坚持开好“四会”,即党(总)支部会议、村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让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
大谢庄村距艾亭镇3公里,由原孙王郢、大谢庄两个村合并组成,设有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该村,村村通路、通电、通话,投资环境较好。大谢庄村有16个自然村,47个村民小组,1112户,4824人,6158亩耕地。
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不过正在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现如今村里有果园160亩,大棚35亩,农作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以棉花、油菜为主。畜牧业以养猪、养鸡为主。 |
范庄村位于艾亭镇西北部,距艾亭5公里,与阜南相邻,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变,目前该村只有部分村庄道路硬化,村村已通电、通话。范庄村是由原冯营村、大稞庄两个村合并组成,设有一个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范庄村有17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1127户,4913人,5502亩耕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空白,农民人均收入1850元,村有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和一个村卫生室。种植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棉花生产是其农业特色,房庄村水果产量较多,主要产梨、桃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
|
刘大营村位于艾亭镇东面,距艾亭3.5公里,由原刘新村、刘大村、单营三个村合并组成,设有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刘大村有15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1302户,5638人,6571亩耕地。
村内道路已硬化,村村通电、通话。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村集体经济有较大发展,农民人均入2200元,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棉花、油菜为主,养猪、养牛是本村特色畜牧业。 |
杨寺村位于艾亭东南,距艾亭3公里,由原四里、陈楼、杨寺三个村合并而成,设有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村里道路已硬化,村村通电、通话。杨寺村有22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1191户,5181人,7141亩耕地。
我村有小学一所,卫生室一个,一个农场。村集体经济较大发展,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为主,畜牧业养猪、养羊较为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