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居委会位于光武镇中心街道南,地处再生塑料收购市场中心,辖南街、谢破楼、许庄、王庄、海庄、何桥、黄桥7个自然村,人口4456人,耕地2177亩,村两委成员9人,党员91名。近两年来村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以创建“五个好”村支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原为光武庙集,后集镇扩大分成东南西北四道街,设立4个居委会,该处位于北部,故得名。2019年12月经市政府《关于光武镇南街等10个村委会撤村改居的批复》(界政秘〔2019〕62号)批准,改为北街社区居委会至今。意为在光武庙集北街的社区。1958年成立归孙园大队、北街大队、东于大队,属光武公社。 1983年撤乡并镇,北街大队更名为北街村委会,属光武镇。 1983年体改孙园大队、东于大队更名为孙园村委会、东于村委会,属光武乡。 1994年撤区并乡,孙园村委会、东于村委会与北街村委会合并为北街居民委员会,属光武镇至今。 2019年12月30日北街居委会被废止,改设为北街社区居委会。 北街居委会位于光武镇街道中心北,当年王莽赶刘秀经此而过。居委会辖北街、宋庄、谷庄、东于庄、东金庄、孙园6个自然村,一个街道集市中心,全村485户,人口2440人,耕地1721亩,党员69名,村民代表52名,设1个党总支、下辖两个党小组,村两委成员7名,各种企业及个体工商户42家。
|
原为光武庙集,后集镇扩大分成东南西北四道街,设立4个居委会,该处位于东部,故得名。2019年12月经市政府《关于光武镇南街等10个村委会撤村改居的批复》(界政秘〔2019〕62号)批准,改为东街社区居委会至今。意为在光武庙集东街的社区。1958年成立归郝庄大队、东街大队,属光武公社。 1983年撤乡并镇,东街大队更名为东街村委会,属光武镇。 1983年体改郝庄大队更名为郝庄村委会,属光武乡。 1994年撤区并乡,郝庄村委会与东街村委会合并为东街居民委员会,属光武镇至今。 2019年12月30日东街居委会被废止,改设为东街社区居委会。 东街居委会位于光武镇中心街道东,东街居委会辖东街、王尧、范场、刘庄4个自然村,一个农贸市场,全村共479户,有1835人,其中党员39名,村两委5人,耕地面积1037亩,各种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35家。 |
原为光武庙集,后集镇扩大分成东南西北四道街,设立4个居委会,该处位于西部,故得名。2019年12月经市政府《关于光武镇南街等10个村委会撤村改居的批复》(界政秘〔2019〕62号)批准,改为西街社区居委会至今。意为在光武庙集西街的社区。1958年成立归关园大队、西街大队、于庄大队,属光武公社。 1983年撤乡并镇,西街大队更名为西街村委会,属光武镇。 1983年体改关园大队、于庄大队更名为关园村委会、于庄村委会,属光武乡。 1994年撤区并乡,关园村委会、于庄村委会与西街村委会合并为西街居民委员会,属光武镇至今。 2019年12月30日西街居委会废止,改设为西街社区居委会。 西街居委会位于光武镇街道中心西北部,辖西街、小于庄、谢庄、关王庄、小关庄、关园6个自然村。总人口2236人,党员54名,村民代表41名,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6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工作积极,带动群众致富能力较强,在工业园区和塑料大市场的熏陶下,涌现出了上百名致富能人。 |
金庄村位于光武镇中心街道北1公里处,s204省道东侧,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是光武镇再生塑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所在地,经济繁荣,群众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全镇的平均水平。辖后刘桥、小马庄、西金庄、贾庄、大于庄、前刘桥、中于庄、豆园8个自然村,总人口3921人,耕地2520亩,现有党员88名,其中流动党员12名,村两委干部7名,村支部班子团结,积极努力,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开展“五个好”村支部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杨寨村位于光武镇西南6公里处,北邻靳寨乡,西于河南省相接壤,全村辖杨寨、大杜庄、小崔庄、王陈庄、小杜庄、崔楼、李庄、关庄、中刘庄、小刘庄、小卢庄、饶庄、司桥王、大刘庄13个自然村,总人口5818人,耕地4562亩,现有党员122名,其中流动党员8名,村两委成员7人。扎实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工作,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民主法制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目标。
|
因村委会驻地在李庙王庄,故得名。意为驻地在李庙王庄的村委会。1953年前属太和县杨寨乡,后属界首县。 1958年建李庙王大队,属小黄庙公社。 1966年属小黄公社。 1969年属光武公社。 1977年属小黄公社。 1983年体改更名为李庙王村民委员会,属小黄乡。 1992年撤村并乡,属光武镇至今。 李庙王村位于光武镇西南部3公里处,光黄路南侧,西与河南省相交界,人杰地灵,村泰民安。总人口3322人,耕地2954亩,辖李庙王、马庄、齐庄、西尚庄、尚寨、闫庄、大崔庄7个自然村。现有党员74名其中流动党员6名。 |
光武镇黄寨村位于光武镇西部,全村现有5个自然村,农户1448户、5215口人,两委成员6名,全村耕地面积3319.5亩。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村两委始终如一地发扬“团结奋进,崇尚文明,稳中求进,勇争一流”的精神,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2012年人均纯收入5372元,全村80%兴建了砖混结构新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户户安装了电话,家家通了闭路电视。近几年来,该村扎实有效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村容村貌、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先后荣获阜阳市计划生育先进服务所、光武镇社会治安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小李庄位于光武镇西北部,辖小李庄、齐楼、毕寨、大李庄、杨洼、陈寨、时庄、郭桥8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4627人,1023户,耕地4020亩,现有党员112名,村两委干部7名,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创建“五个好”村支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光武镇段庄村位于光武镇西北部,辖于谷堆、小刘寨、于庄、段庄、陈黄庄、郭庄、谢庄等7个自然村,东边紧邻光武塑料大市场,南边距小黄粮食收购市场不足一公里,且光洪路自村中穿璄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人口3120人,耕地2680亩,党员75名,其中流动党员7名。普法及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工、青、妇等组织健全。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电教设备等设施齐全。 |
刘寨村位于光武镇西北部,辖大刘寨、尹城子、范庄、七路口、童庄、大尹寨、瓦刘庄、小刘庄8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5193人、1349户,耕地4300亩,党员113名,其中流动党员10名,村两委7名。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07年4月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经过两推一选成功进行了合并村的换届选举,设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完善了组织机构,理顺了党员管理机制。 |
郭寨村位于光武镇东南3公里处,界临郸s204省道东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村泰民安。全村辖郭寨、大范庄、小王庄、申庄、大东王、小郝庄、前郝庄、孙寨8个自然村总人口5346人,耕地3726亩、1401户,村委会10人,村代表58人,党员111人其中男党员98人,女党员13人,流动党员7人。
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粮食生产、塑料编织、再生塑料加工和家畜家禽养殖。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光武镇中等水平。现有一所小学,在校学生220名,教师员工9人。还有两个卫生室、三个小超市、一所打面房、一个粮食收购点。
目前全村道路路面硬化率低,村里只有一条小柏油路,阴雨天村民出行不方便,经济发展受限制,2006年我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市镇领导对我村发展很关心和重视,我村党员干部非常有信心和干劲,村民也很有热情,决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郭寨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自2006年以来,村里通过召开党支部会议、“两委”会议、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在从实际出发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增加村集体、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壮大种养殖业为重点,以加强两委班子建设作保障, 苦干、实干加巧干,力争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发展新思路,提出了建设小康郭寨的奋斗目标,经过村两委干部两年半的努力工作,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因村委会驻地在苗桥村,故得名。意为驻地在苗桥的村委会。1953年前属太和县,后属界首县黄寨乡。 1958年建后苗桥大队,属光武公社。 1983年体改更名为后苗桥村民委员会,属光武乡。 1992年撤庄并乡,属光武镇至今。 苗桥村位于光武镇南部,素有光武南大门之称,界临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村辖苗桥、梁庄、大张庄、大刘庄、中刘庄、小刘庄、大卢庄、小卢庄、小饶庄、关庄、司桥王等11个自然村,总人口7996人,耕地5923亩,党员132名,两委干部9名,计生专干2名。辖区内有大小塑料厂91家。
|
徐寺村位于光武镇东北3公里处,辖徐寺、小刘庄、后王庄、后郝庄、王单庄、小谷庄、大谷庄、小李庄、杨庄、小王庄、郝老庄11个自然村。总人口5033人,耕地3634亩,党员102名,其中流动党员4名。支部班子成员6人,一年来,该村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创建“五个好”村支部活动,认真实践“-”重要思想,扎实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工作,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村民自治和民主法制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