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颍上县五十铺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颍上县五十铺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五十铺村是五十铺乡政府所在地,105国道横贯全村, 离高速公路出口仅2公里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投资办厂的好地方。2006年11月村级区划调整中与粉坊村合并为一村,合并后村名定为五十铺村。全村辖10个自然庄,20个村民组,825户,总人口3412人,耕地2781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养殖业有耿纪刚的养猪场,集镇建设初具规模,粉坊大道、浦东新村基本建成,辖区内有五十铺雪峰面粉厂、阳光富士瓦厂。

五十铺乡公桥村位于五十铺乡政府北1公里处,耕地面积5576亩。村辖17个自然庄,1122户,4537人。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有党员67名。

公桥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7人,平均年龄38岁,中专以上学历3人,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双带”能力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强。

该村组织党员干部群众200余人进行培训,充分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村班子成员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建立唐树郢、陈庄为基地的蔬菜大棚示范点,养殖业也很发达,规模最大是李连彬养鸡场。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 公桥村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共设置了3岗3区,57名党员被定岗,带动农户74户。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两年来新发展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10名,申请入党4名,为村党组织充实了新生力量。

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素质评价”和“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2008年评出“好媳妇”、“好婆婆”10户,提高了村民文明程度,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和“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知识讲座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全村上线呈现出民心顺畅、民风朴实、民情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

立新村因原来李回村和文庄村中间的一条立新路而得名。原李回村1961年建,以驻地李回庄命名,1979年属于五十铺公社,1983年属于五十铺乡,1992年撤区并乡,属于五十铺乡管理;原闻庄村,原为曹庄大队,属于五十铺公社管理,1981年一普时,以境内闻庄更名,1983年体改,属于五十铺乡管理,1992年撤区并乡,属于五十铺乡管理;2007年原李回村和闻庄村合并成立立新村村民委员会,2018年6月改为立新社区居民委员会。

立新村现有12个自然庄,20个村民小组,有1015户,4403人,耕地5138亩,74名党员,12个党小组,支委现有5人组成,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3人,靠近105国道,交通比较便利,村盛产蔬菜,主要有延秋辣椒、番茄、吊黄瓜等。欢迎大家前来投资。

原有一姓永的木工在小有名气,且土地多为坡地,故而得名永坡。永坡村原属永坡公社管,1983年撤管理区并乡后,由五十铺乡政府管辖,1992年3月撤区并乡,五十铺乡与六十铺区辖永坡乡合并,组建五十铺乡,2007年和新圩村合并,属五十铺乡政府管辖,2018年6月改为永坡社区。

永坡村位于105国道两侧,东靠六十铺镇,交通比较便利,全村有1043户,人口4622,所辖13个自然庄,有耕地5337亩,村辖区内有茂生香草基地、龙雨面粉厂,拥有中小学各一所,其中总投入120万元的永坡小学为农村标准化示范小学。

永坡村热烈欢迎大家来参观购买香草。

赵苗村现有9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598户,2342人,耕地3632亩,78名党员,5个党小组,党支部由4人组成,设书记1人,委员3人。

该村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为主,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是阜阳市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赵苗村自1998年与阜阳丰乐种业小麦签订了供种协议,现有小麦良繁基地1900亩, 正常年景亩产500公斤以上,均按高于普通小麦市场价20%销售。同时该村积极和阜阳京九丝绸公司合作,建立赵苗桑蚕基地,现有桑园面积320亩,亩均效益3500元,同时延长产业链,粉碎桑条,生产白灵菇,增加群众收入。

欢迎广大客商前来,就小麦良种和蚕桑业进行合作。

蒋王村位于105国道北侧,合淮阜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离六十铺集非常近,区位优势明显,人民群众比较富裕,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1003户,4156人,耕地5950亩,以小麦、玉米为主。辖区内有凌博空心砖厂,龙虾养殖场,汽车运输队。围绕“新产业、新村庄、新农民、新生活、新风貌、新机制”建设目标,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产业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其中优质小麦品种生产稳定发展,畜牧水产区(特别是龙虾产业)大力发展,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

九湾村位于沙颍河南岸,五十铺乡东北部,全村20个自然庄,26个村民小组,1363户,6846人,耕地面积7523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辖区内有刘小渡口一处,战沟排灌站一座,能够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地促进农业生产。村内主干道畅通,基本是水泥路和柏油路。

近年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民主政策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五十铺乡耿圩村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65亩。村辖28个村民组,6280人。村党支部下设12个党小组,有党员103名。耿圩村党支部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村干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团结带领群众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耿圩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7人,平均年龄38岁,中专以上学历4人,村领导班子认识到要想发展,就必须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下工夫。他们组织党员干部群众200余人外出参观考察,充分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村班子成员决心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运输、板材加工”特色富民产业。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 耿圩村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共设置了16岗,87名党员被定岗,带动农户674户。活动中,涌现出陈相伞、付文峰等党员致富典型。通过这些载体,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党员用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使群众看到了党员的先进性,两年来新发展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6名,申请入党10名,为村党组织充实了新生力量。

为引导思想落后的农民发展新产业,村党员干部做到了模范表率。他们主动改变自家的种植结构,发展新产业,每人都有自己的产业项目。为了帮助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难题,村党员干部多方协调资金,或者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发展项目。近年来,他们累计为农户协调贷款60余万元,无偿帮助农户632户,使一批想发展产业的农户走上了新的致富之路。

近年来,耿圩村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村干部结合本地区实际,经过市场调研和论证,确定了“板材加工、畜禽养殖”两个主导产业项目。付文峰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文峰装饰有限公司,年产值五百万元,利税20余万元,解决50多人就业,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好项目。此外,3个千只养鸡场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末,耿圩村村集体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00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更多资料
闂傚倷绀侀幖顐﹀疮椤愶箑绠犻煫鍥ㄧ⊕閸嬪鏌涢锝嗙缂佺姾顫夌换婵囩節閸屾稑娅i梺绋款儜閹凤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