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平昌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平昌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各取平州、同昌一字,得名。 [详细]
  境内修建有一道观,名金宝观。 [详细]
  因地处汤溪河与团滩河汇合口得名。 [详细]
  响滩,因滩响而得名。原名“响水滩”。此地两条河流南长河、白简河在此交汇成滩,河水冲击鸣响场因响滩取名响滩。 [详细]
  丰(1851-1857年),在黄桷梁复建场镇,当地绅首视黄桷梁状如凤凰之首,右侧肖家扁轿子石,左侧官山扁拜寄石,形如两翼,而此场关帝庙门又与黄桷梁咫咫相对,传说有“凤凰入室”之吉兆。关帝庙后小土包状如圆宝,火盆寨及龙凤庵形如二龙,相传有“二龙抢宝”之说,此处为人兴财发之地,故将此场命为兴隆场。民国初年,达县之东亦有一兴隆场与此场同名,官府为辨别其两场之分,将达县之东兴隆场定为东兴隆场,此场地处达县之西,故定为西兴隆场。 [详细]
  佛楼镇因境内佛楼寺而得名。早在清康熙六年(1667年),在今佛楼场有一寺庙,庙楼上塑有佛像,名曰佛楼寺。清乾隆五十七年至清嘉庆二十一年(1732年至1816年),先后在境内修建大庙、关帝庙、文昌宫、土地庙等庙宇数座,随着集市兴起,逐步发展成一场镇,定名为佛楼寺场,“佛楼”之名沿袭至今。 [详细]
  白衣镇因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村民筹资修建大佛殿,建成后前来朝拜的人很多,香火很旺,人们习惯称“白衣庵”,镇因庵名。 [详细]
  涵水镇因巴河水经平昌从北到南自上而下顺流,而涵水河从西到北逆流到白衣大河咀与巴河汇流,有“倒流60里”的民间史话,故曰“涵水”。 [详细]
  岳家镇因明万历元年(1573年),岳仲魁捐资修建寺院,名曰“积庆寺”。清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年间,积庆寺增建殿堂,忽现“关圣夫子”神像,腹内白绸书写“岳仲魁立”,得知“积庆寺”为岳家人所建,遂改“积庆寺”为“岳家寺”,镇因寺名。 [详细]
  兰草镇因场镇沿河两岸遍生兰草花而得名。 [详细]
  驷马镇因场镇四周有两合山、木龙山、宝元山、铁孔寺山,如四骏马饮水而驻足,以河为槽,缘于“四马奔槽”而得名。 [详细]
  元山镇因场镇东有一座大元山而得名。 [详细]
  云台镇因场镇南面有云台山而得名。 [详细]
  境内有一地名为邱家堡,后演变为邱家镇。 [详细]
  笔山镇因场镇附近有一座山拔地而起,独立不倚,直插云端,其状如笔,故名笔山场。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