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临泉县韦寨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临泉县韦寨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韦寨村下辖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5900人,1500户,该村有党员96人,领导班子8人,用有根底面积2173亩,是韦寨镇政府所在地。

一、党建方面

该村以支部为堡垒充分发挥战斗作用,认真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双培双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二、工作情况

该村紧抓中心工作不放松,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克服人口多的困难,工作始终排名在前列。主要做法是上门服务,搞好随访,把政策宣传到位,同时抓好殡改工作。

三、经济特色

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为止该村养牛数在100头以上的有2个农户,养猪数在200头以上的有5个农户。以养殖业为龙头的经济模式带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均收入在3500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2.7万。

韦大村是韦寨镇位于县西南11公里处,交通便利、204线穿境而过,建杆河、蝎子沟交汇境内,东岭单桥镇、北靠田桥镇。该村于2006年8月由韦大村和杜王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2.12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庄,921户,总人口3501人,耕地面积2675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党员61名,在2010年度综合工作总结表彰会上被评为先进单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电话,修建村村通道路2公里。

  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导产业,经济作物以芝麻、草莓为主,户办养殖场3个。

1949年3月属于迎仙区韦寨乡;1958年10月撤销乡镇,属迎仙人民公社,名为板桥大队;1983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属迎仙区韦寨乡;1986年6月更名为板桥村民委员会;1992年撒区并镇属于韦寨镇;2006年,由板桥村和洼子庄村合并,设立板桥村民委员会至今。

板桥村:位于韦寨镇北0.5公里处,全村人口总数6532人,土地面积3565亩,下辖10个自然村。

1949年3月属于迎仙区韦寨乡;1958年10月撤销乡镇,属迎仙人民公社,名为吴营大队;1983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属迎仙区韦寨乡;1986年6月更名为吴营村民委员会;1992年撒区并镇属于韦寨镇;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吴营村单独一个村为吴营村民委员会至今。

吴营村是韦寨镇最东边的一个村,东邻单桥镇的大秦村、西邻韦寨村、南邻再富庄村、北邻韦大村,交通便利、商贸繁荣、s204线、韦艾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村,780户、总人口3580人、耕地2373亩。该村共有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名,该村在韦寨镇是一个先进村。

韦周村辖6个自然村村,1340户、总人口5118人、耕地3437亩。该村共有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9名,该村在韦寨镇是一个先进村。

一、基本情况

该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认真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双培双带”示范户,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项中心工作走在全镇前列,工作位次在前15名之列,计划生育以村为主的机制已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秩序良好,重视教育事业。

二、工作情况及经济特色

大力发展养殖业,利用世行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肉牛养殖,30头以上有3户,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双孢菇栽培有10多亩,利用沿河低洼地发展林业经济林50亩,有加工业1个,从业人员40人,人均收入3210元,村集体经济2万元。

仁和村全村辖11个自然村庄,30个村民组,2730户,总人口7020人,耕地面积6500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5名。

该村抓好党建工作,以村支部为核心,认真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双培双带”工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积极落实上级交给的各项中心工作,计划生育形成了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其他工作处于全镇前列。

经济特色,积极发展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利用小额贷款发展肉牛养殖25头以上有2户。人均收入3400元,村集体经济2万元。

1949年3月属于迎仙区韦寨乡;1958年10月撤销乡镇,属迎仙人民公社,名为于庙大队;1983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属黄岭区史寨乡;1986年6月更名为于庙村民委员会;1992年撒区并镇属于韦寨镇;2006年于庙村委会和田庄村委会合并,设立于庙村民委员会至今。

于庙全村共有1180户,总人口4508人,耕地面积3772亩,下辖9自然庄,拥有党员人数62人。

1949年3月属于迎仙区韦寨乡;1958年10月撤销乡镇,属迎仙人民公社,名为卢庄大队;1983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属黄岭区史寨乡;1986年6月更名为卢庄村民委员会;1992年撒区并镇属于韦寨镇。

2006年卢庄村和桂王村合并,设立卢庄村民委员会至今。

韦寨镇卢庄村耕地面积3751亩,辖11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总户数1290户,总人口4928人,共有党员53人。

卢庄村党支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村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全村人口总数4100人,土地面积3715亩,8个自然村,支部-员58人。该村主要作物一麦一稻,是传统的农业村。

一、基本情况

该村以支部为核心,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支部的作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践“-”重要思想。

二、工作情况及经济特色

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计划生育形成了以村为主的机制,实行奖励扶助机制,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殡改等其他工作也都有起色。

抓经济建设,进行结构调整,西瓜——棉花、小麦——西瓜,充分利用间作套种技术面积达200多亩,发展大棚双孢菇生产,面积达30多亩,经济效益可观,世行贷款贷款发展黄牛养殖,利用村水塘发展渔业生产水面达10余亩,人均收入3400元,村集体经济2万元。

高桥村辖14然村村,780户、总人口3580人、耕地2373亩。该村共有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6人。

一、基本情况

该村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以支部为核心,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落实“双培双带”工程,认真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民主生活会,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

二、工作情况及经济特色

该村认真落实上级交给的各项中心工作,计划生育形成了以村为主的机制,镇村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社会稳定,殡改工作积极主动。

该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世行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肉牛养殖存栏10头以上有2家,养鸡场1户,存栏7000只,利用农业科技培训,发展种植业,外出务工人员承包浴池、经商,鱼塘水面13亩,人均收入3100元,村集体经济2万元。

解放初期,1949年3月属于迎仙区韦寨乡;1958年10月撤销乡镇,属迎仙人民公社,名为史寨大队;1983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属黄岭区史寨乡;1986年6月更名为史寨村民委员会;1992年撒区并镇属于韦寨镇;2006年史寨村和王桥村合并,设立史寨村民委员会至今。

史寨全村人口总数4898人,土地面积4780亩,6个自然村,支部-员56人。

李庄村辖7个自然村村,810户、总人口3148人、耕地2579.2亩。该村共有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0名。

一、基本情况

该村两委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较强,各项制度健全,有独立的党建室,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出色完成各项中心工作,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动能力突出。

二、工作情况及经济特色

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林近百亩,成效突出,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最突出的是交通运输业,该村拥有大型卡车一百多部,从业人员五百多人,该村伤事从心群众生产生活的角度出发,多次修路,村村通砂礓路,特别是河北自然村,硬化路面达100%。该村人均收入3510元,村集体经济2万元。

李靖庄全村人口总数5388人,土地面积4398亩,15个自然村,支部-员62人。

一、基本情况

积极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的模范作用,认真落实“双培双带”工程。认真落实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项中心工作受到市县好评。

二、工作情况及经济特色

大力发展养殖业,该村利用世行贷款和小额贷款发展黄牛养殖,有10头以上有2户。大力发展企业,该村有窑厂一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中药材种植50亩。村人均收入3200元,村集体经济2万元(乡村路杨树三成林)。

西李寨全村人口总数6198人,土地面积5216亩,12个自然村,支部-员82人,主要作物一麦一稻,是传统的农业村。

一、基本情况

1、平时积极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实践“-”重要思想。落实“双培双带”工程。

2、积极落实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和殡改工作。

二、工作情况及经济特色

1、该村大力发展种植业,是我镇脱毒红芋基地,同时是小麦生产基地,面积达3000亩。

2、在养殖业上,大力发展养殖业,10头以上有5户。有养鸡厂矿户,养猪场址户,家畜家禽规模养殖发展较快。

3、大力发展加工业,有太阳能热水器厂一家。

4、村人均收入3400元,村集体经济3万元。

1949年3月属于迎仙区韦周乡;1958年10月撤销乡镇,属迎仙人民公社,名为秦卢大队;1983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属迎仙区韦周乡;1986年6月更名为秦芦村民委员会;1992年撒区并镇属于韦寨镇;2006年孟庄村和秦芦村合并,设立秦芦村民委员会至今。

秦芦村位于韦寨镇西南5公里处,s204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物华天宝,以黄牛养殖闻名全镇,现全村存栏黄牛1000头,黄牛专业协会1个。

全村人口总数6526人,土地面积5188亩,17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织,支部-员73人。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