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界首市泉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界首市泉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胡集村座落于泉阳集镇中部,人口5740人.党员总数150名,耕地面积5936亩,辖14个自然村:分别为胡庄、集西、集南、洪庄、杨庄、小王庄、李大庄、李小庄、王艾庄、小赵庄、牛新庄、大陈庄、小陈庄、梨元庄。

胡集村依托集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高效经济作物和规模养殖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村级集体经济殷实,拥有较多的资产,资产价值超过100万元,为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保障,2006年村内实现了自然村通油路的目标。

泉阳镇集东村位于泉阳镇政府所在地,由原翟庄行政村、教门行政村、集东行政村合并而成,农业人口7452人,现有正式党员159名,预备党员2名,10名入党积极分子,近几年来集东村在以张子雷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村支部的目标要求,在产业结构,双培双带,发展个私企业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使全村经济位居全镇前二名。

集东回族村位于泉阳集东、方沟两岸,辖教门庄、李桥、大薄庄、张庄、任小庄、小张庄、雕城、大陈庄、马老庄、腰范庄、翟庄、胡油坊、康王庄、小周庄、杂姓营、后陈庄、小薄庄18个自然村,全村6567人,耕地6991亩,少数民族586人。以经商为主。

因村委会驻地在王烈桥村,故得名。意为驻地在王烈桥的村委会。1953年前属临泉县范大庄乡,后属界首县胡集。

1958年属胡集公社。

1961年分置王烈桥、胡集公社,建立大范庄大队、马庄大队、杨庄大队,属王烈桥公社。

1981年马庄大队因重名更名为大刘庄大队,杨庄大队因重名更名为申小庄大队。

1983年4月公社改乡,大范庄、大刘庄大队、申小庄大队更名为王小村委会、大刘庄村委会、申小庄村委会,属王烈桥乡。

1992年洪庄、王烈桥乡合并为泉阳镇,属泉阳镇。

2007年王小村委会、大刘庄村委会、申小庄村委会合并成立王烈桥村民委员会至今。

王烈桥村位于泉阳镇东部3公里,辖王烈桥、王户庙、杨庄、杨竹园、董炉、马刘庄、申老家、后范庄、西魏小庄、董庄、马庄、申小庄、王老庄、王小庄、田庄、大刘庄、东吴庄、王园子、小董寨、小刘庄、李徐庄、大范庄、许路埃23个自然村,全村7687人,1960户,耕地8565余亩,以常规农业为主。

老董寨村位于泉阳镇东南方,距镇政府约7公里,由原孟庄行政村和老董寨行政村合并而成,人口5391人。党员113人,耕地面积5850,共辖9个自然村:郭杨庄、大王庄、董凡庄、前申庄、后申庄、王酒坊、糖坊庄、孟庄自然村,近年来,村党总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五个好”村组织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走向发展的道路。

因村委会原驻地在张楼村,而得名。现驻地迁至大寿庄,名称未变,沿用至今。意为驻地曾为张楼的村委会。1953年前属临泉县洪庄乡,后属界首县舒庄乡。

1961年分置王烈桥、胡集公社,建张楼大队、大梁大队,属界首县胡集区王烈桥公社;1983年撤村并乡,更名为张楼村委会,大梁村委会,属王烈桥乡;1989年撤县复市,属界首市;1992年洪庄、王烈桥乡合并为泉阳镇,属泉阳镇,2007年张楼村委会和大梁村委会合并为张楼村民委员会至今。

张楼村位于泉阳镇南1公里处,该村共辖18个自然村,1312户。总人口4900人,耕地面积5200亩,区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

该村生态良好、交通顺畅,沟塘水系、植树绿化、村庄布局等方面和谐有序,是皖西北最大的白鹭栖息地。

王付全村紧邻泉阳镇,地处西北2公里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村泰民安。我村共辖寨东,内东,内西,陈庄,史庄,葛庄,马林庄,邱怀庄,王皋前村,王皋后村,王新庄,牛新庄,王竹元13个自然村,共1502户,总人口4871,耕地面积5580亩。我村村委会班子成员7人,另有2个计生专干,共发展党员102人,村民代表62名

今年以来,我村两委班子在村书记王振的带领下,团结一心,抱作一团,依法办事,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办好事,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了实处。

更多资料
闁哄啫鎳忛悥鍫曞箹濠婂懎鍋�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