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墓
凌统墓位于青阳镇悟空村西,墓地原有小河绕于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现仅存石柱两根,高7米,相距4.35米,上半呈八角形,下半呈扁方形,柱顶内侧有槽深0.24米,下端内侧有门臼及盘陀石。柱北是墓地所在,民间称“石柱坟”。据光绪《江阴县志》记载,当时有“吴都督凌承烈都尉统之墓”墓碑。墓地面积1789平方米,封土已毁。凌统(189-217年,一说189-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盛名,为人有国士之风。凌统虽在军旅之中,却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统。后从孙权往合肥,为军中右部督。时全军出阵,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却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便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扞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于是拜为偏将军。嘉禾六年,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2013年1月,应青阳镇政府的要求,江阴市博物馆考古部对凌统墓进行了考古勘探,在东北方的石柱西北约23.5米除发现一处墓葬,距地表约0.5-1米发现大量青砖,填土中有破碎的小青砖、陶瓶底等包含物,确认该处为墓室所在地,墓室长约6米,宽约3.8米。其后,青阳镇政府与凌氏后人重修了凌统墓。

青阳镇: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青阳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