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古严关
古严关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严关镇境内,国道322线西侧约300米处,两山对峙,关隘雄伟,号称“桂北第一雄关”,相传为秦戍五岭时所筑。
严关位于兴安县城西南的严关镇狮子山与凤凰山之间的狭谷间,两山对峙,中为通道,形势险要,是“湘桂走廊”之咽喉,古代由中原进入广西的必经之地。严关建于何时,一说为秦始皇发兵戍五岭时,即公元前214年,另一说是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平南越国时,不论哪一说,严关已有2100多年以上历史。现存关垣是1636年(明崇祯十一年)修筑,以巨石砌成,全长43.2米,宽8.23米,高5.3米。关门居中,门宽2.9米,高3.79米。关门是1851年(清咸丰元年)重建,内外上额刻有“古严关”三个大字,还遗存有不少宋、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严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将阿里海牙率领大军攻打广西,南宋将领马墍率兵3000驻守严关,抵御元军,迫使元军偏师入平乐,过临桂,夹击严关。1648年(清顺治五年),清军再次攻打广西,瞿式耜、何腾蛟率领南明军与清兵激战于严关。1652年,大西军李定国部在严关大败清军,进军桂林。1963年严关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关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将阿里海牙谋取广西,马暨率兵3000守严关。元军久攻不下,乃以偏师由龙虎关入平乐,转攻桂林。马暨乃退守桂林城,苦战3月,终不投降,城破。明末瞿式耜抗击清兵,也在严关进行过激烈战斗。清初,南明大将李定国自衡回师,在严关大败清兵,一鼓攻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0-。
严关曾多次维修。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曾修关墙。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关楼。咸丰元年(1851年)维修关墙和关楼。1965年对墙和券洞进行过维修。
关内外有小街道,居民400多人,名严关口村。关西1公里外,尚有小严关遗址,遗堞尚存。严关保存有宋以来的摩崖石刻17方。古严关于1963年2月26日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