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宁州镇 | 隶属:修水县 |
行政代码:360424118 | 代码前6位:360424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2 | 邮政编码:332000 |
车牌代码:赣G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4.25万人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地处古宁州治所之郊,故名。
基本介绍:
一、行政概况
宁州镇位于修水县中东部,东抵庙岭乡、黄坳乡,南毗黄沙镇,西连竹坪乡、杭口镇,北接上杭乡、四都镇,与义宁镇版土交错,是修水县的城郊镇,也是全县“强攻工业”的主平台和拓展城区的新战场,总面积140.4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2万余人。
二、旅游人文
宁州是元、明、清时期修水的故称,元大德五年(1301年)修水县始称宁州,民国三年改县名为修水。史上镇辖区有“五里三个举,七里两翰林”之称,桃里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有四人名载辞海。境内风景秀美,生态优良,主要景点有:竹塅陈氏“五杰”故居、黄庭坚纪念馆、秀水山
荣誉排行:
2019年1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授予宁州镇为第十一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宁州镇竹塅村是陈门五杰,即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的故里。一家四代出了五位杰出人物,修水后人并称之为陈门五杰。为了保护、传承、弘扬义宁精神,树立义宁陈氏文化世家标杆,中共修水县
历史沿革:
商,属艾侯国。
春秋至秦,属艾邑。
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属西安县,治辖区内黄田里。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属豫章县。
唐长安四年(704),改属武宁县。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六都、七都、安乡十三都、高乡三十四都、三十八都。
1912年后,属义宁县。
1914-1949年,属修水县义宁区、山谷区;设南姑、走马、皇岗3乡,局部属义宁镇。
1950-1958年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至1991年属芦塘村,由芦塘村和原卫前街居委会共同管理。1991…[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初属宁州乡,1951年属宁州乡,1958年为宁州公社芦塘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文峰社区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宁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水桥社区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宁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莲塘社区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宁州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安乡九都,1949年至1956年属龙坪乡,1958年为桃里公社坪田大队,1961年分…[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属桃里乡,1958年后为桃里公社高塅大队、石窝大队,1984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至1956年属桃里乡、新桥乡,1958年属桃里公社西坑大队、油塅…[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属岗上乡,1956年属走马乡,1958年为宁州公社岗上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属吴都乡,1956年属走马乡,1958年为前进、泉坑、莲塘3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初属吴都乡,1956年属走马乡,1958年后为走马大队,1968…[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安乡十三都,1949年属湘竹乡,1956年属夏坑乡,1958年为湘竹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属湘竹乡,1956年属夏坑乡,1958年属湘竹大队,1961年分…[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泰乡七都,1949年属夏坑乡,1958年后设芦塘大队,1984年改芦塘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高乡三十四都,1914-1949年属义宁镇,1949年属南联乡,1951年属西茗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高乡三十八都,1914-1949年属义宁镇,1949年属茶舍乡,1956年属西茗乡,…[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高乡三十八都,1914-1949年属义宁镇,1949年属茶舍乡,1951年属西茗乡,…[详细]
竹塅村位于九岭山地的群山怀抱之中。“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令笔下的景象应就是描写竹塅村的。陈宝箴、陈三立故居两栋并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