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源南乡 | 隶属:芦溪县 |
行政代码:360323200 | 代码前6位:360323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9 | 邮政编码:337000 |
车牌代码:赣J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24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南溪村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取境内源陂、南陂两自然村的首字得名。
基本介绍:
芦溪县辖乡。1949年置源南乡,1961年改公社,1969年并入芦溪公社,1990年复析置源南乡。位于县境北部,乡府驻南溪村,距县府4.1公里。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公路连接320国道。辖南溪、石北、源溪、石塘、砿下、章家陂、新棚、新下、花园、上山、上桐木、下桐木、西坑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炭、鞭炮、针织、锌冶、缫丝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盛产茶油。是芦溪县蚕桑、柑橘生产基地。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源南乡为2021年度江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12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源南乡第五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源溪古戏台位于芦溪县源南乡源溪村的刘家宗祠内,相传建于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戏台是砖、木结构,砖上刻有“源溪刘黄公祠”模印。四根1丈2尺高的四方石柱,石柱前联刻有“作戏喜逢场家传乐
历史沿革:
1950年属萍乡县芦溪区,境内划分为源南、新霞2个乡。
1952年属萍乡县芦溪区,境内划分为源南、新棚、新霞、长联4个乡。
1956年4乡合并为萍乡县芦溪区源南乡。
1958年源南乡并入芦溪公社,隶属萍乡县。
1962年从芦溪公社析出,为萍乡市芦溪区源南公社。
1968年属芦溪镇。
1971年为萍乡市芦溪区芦溪镇。
1990年析出复立源南乡。
1997年为芦溪县源南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12年后属萍乡县芦溪乡。1950年属萍乡县芦溪区源南乡。1958年为芦溪公社南溪大队。1962年为萍乡市芦溪区源南公社南溪大队。1968年属芦溪镇…[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12年后属萍乡县芦溪乡。1950年属萍乡县芦溪区新霞乡。1952年属芦溪区长联乡。1956年属芦溪区源南乡。1958年为芦溪公社章家陂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12年后属萍乡县芦溪乡。1950年属萍乡县芦溪区新霞乡。1952年属芦溪区长联乡。1956年属芦溪区源南乡。1958年属芦溪公社长联大队。1962…[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12年后属萍乡县芦溪乡。1950年属萍乡县芦溪区新霞乡。1952年属芦溪区长联乡。1956年属芦溪区源南乡。1958年为芦溪公社垱下大队。1962…[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境内新塘美、新塘下两个大队的各一字得名为新下。…[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12年后属萍乡县芦溪乡。1950年属萍乡县芦溪区源南乡。1958年为芦溪公社石北大队。1962年为萍乡市芦溪区源南公社石北大队。1968年属芦溪镇…[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12年后属萍乡县芦溪乡。1950年属萍乡县芦溪区源南乡。1958年为芦溪公社源溪大队。1962年为萍乡市芦溪区源南公社源溪大队,1968年属芦溪镇…[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12年后属萍乡县芦溪乡。1950年属萍乡县芦溪区源南乡。1952年属芦溪区新棚乡。1956年属芦溪区源南乡。1958年为芦溪公社新棚大队。1962…[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原建有大坪园艺场,以群众望以工业为主,摆脱农业制约,去掉土字,改名为大平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取境内龙塘、泉塘两口大塘的首字命名。龙泉村村民委员会于2003年8月由原西坑村、上山村两村合并而成立,驻地西坑。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