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岔河镇 | 隶属:邳州市 |
行政代码:320382116 | 代码前6位:32038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221300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7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东、西泇河在此交汇而得名,明永乐年间成村,清代为岔河集。
基本介绍:
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位于苏北鲁南两省交界,地属苏北.大平原,全境南北长9.8公里,东西宽7.3公里,总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b万亩,镇下辖12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人口 4.2万人,是邳州西北部中心重镇。
历史悠久,人文汇萃。岔河镇是大墩子文化的发祥地,其文明史在6000年以上。历史文化遗迹众多,著名的有汉代张良桥、唐代兴化院等。现存遗迹8处,著名的良壁古槐,树龄在一千多年以上,相传唐代尉迟敬德曾经“走马看古槐”,至今方圆百里游人云集。云台寺山上的“云坛祀”、黄石山中的“赤松洞”蕴藏着千古神秀的缩影,山下“人参涧”流传着世代的传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剪纸、民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岔河镇(稻米)榜上有名。
2020年1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岔河镇为2019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岔河镇上榜。
2017年9月,江苏省商务厅确定岔河镇为第三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文化旅游:
岔河兴化院旧址位于苏北鲁南两省交界,与山东苍山、台儿庄两地交界。岔河兴化院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元代重修。东西长80 米,南北宽60 米,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有大殿厢房,钟楼等32 间,立有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
邳州西泇河大象化石位于邳州市岔河镇与戴庄镇间的西泇河中。1989 年在距地表3—4 米的河底发现,主要是大象化石,保存相当完整,多为完整的大象骨骼、门齿化石,其中门齿化石最长达3.66 米,
历史沿革:
1958年9月设立岔河人民公社,1983年设岔河乡,1999年设岔河镇。
明永乐年间,因西河与鱼沟河在村东交汇,故称汊档三河村,后演变为岔河村。…[详细]
黄石村是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岔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徐偃王时,始有徐姨热门居住,该村位于牧猪河,又称小泥河,东云台山下,名曰:“倚山村”,并在小河上建一座石桥,后聚村落故名“张家楼”,至民万年历间,“倚…[详细]
徐偃王时,始有徐姨热门居住,该村位于母猪和,又称小泥河,东云台山下,名日:“倚山村“,并在小河上建一座石桥,后聚村落故名“张家楼”,至民万年历间,“倚…[详细]
因林子村,东桥头村合并,以两地首字命名为林桥村民委员会。…[详细]
清朝雍正年间,马姓从连防村迁居此地,并以马姓取名为马庄。…[详细]
明成化年间,此处地势低洼,中间有一高滩,羊姓兄弟在滩上居住,取名羊墩,清末明初称“大羊墩”,后演变为“样墩”。…[详细]
2001年体制改革,颜家村和楚墩村合并,取两地首字称颜楚村民委员会。…[详细]
乾隆年间,盛姓从山东苍山县盛庄迁此落户,成村后,以姓取名为盛家村。…[详细]
良壁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生息,唐朝贞观15年建兴化院,后发展集市,时称“良壁集”,宋代因沃野多陂如谷壁称“良壁”。…[详细]
明末成村,原名毛道口,清初沙姓从柳木庄迁居此地,后人丁兴旺,成为村中大户得名。由于黄庄、东马店村、沙庄三村合并,更改为东沙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西马店、季林村合并,以两地首字命名为马季村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