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华镇 | 隶属:宜兴市 |
行政代码:320282102 | 代码前6位:32028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0 | 邮政编码:214000 |
车牌代码:苏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3.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6万人 |
人口密度:约23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境内太华山为最高峰,故以山名。
基本介绍:
宜兴地处太湖之滨,沪宁杭三角的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素以“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为主要旅游特色,每年吸引中外游客25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万余人次.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
199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宜兴为“我国著名的陶都、太湖风景区的游览城市。”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太华镇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苏、浙、皖三省的交界之处,是江苏通往皖南山区的重要门户。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太华成为三省货物的集散地,人员交往的中心地。全镇面积93.6平方公里。八个行政村,
荣誉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太华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太华镇上榜。
2010年3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太华镇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新四军一纵纪念地,在宜兴市太华镇襄阳村。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撤销,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一纵纪念地建筑
历史沿革:
太华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秦代(公元前221年)属阳羡县,三国时曾为孙权钦赐其妹孙尚香为汤沐邑,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属义兴郡国山县,明初属宜兴县金泉乡,清雍正四年(1726年)属荆溪县金泉区。
1912年属宜兴县元善乡,1934年境内分华阴、黄石二乡,1938年二乡合并,始称太华乡。
1951年分设太华、桥涯、砺山三乡,1957年又合并称太华乡,1992年5月撤乡建镇,改称太华镇
因位于原杨店自然村而得名。前身为1992年设立的太华社区居民委员会。2001年原太华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杨店社区居民委员会(宜政发〔2001〕67号)…[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云湖附近而得名。2000年桥亭村村民委员会、楼下村村民委员会、友谊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楼新桥村村民委员会(宜政发〔2000〕85号),2012年楼…[详细]
乾元村:2003年有原乾元、见花等二村合并而来,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现有12个村民小组,579户,人口2080人。 乾元村依托好山好水,加快…[详细]
因以茂花自然村命名,故而得名。其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茂花大队,1983年更名为茂花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区域内有太华山而得名。2003年新华村村民委员会、襄阳村村民委员会与大涧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太华村村民委员会(宜政发〔2003〕63号)。…[详细]
胥锦村:位于华杨北路103号。 胥锦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基底、以产业为支撑、以治理为抓手、以生态为底色,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美丽红村建设,…[详细]
因以石门自然村命名,故而得名。其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石门大队,1983年更名为石门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太平村:位于太平线,村内有蓝山湖农庄等。…[详细]
桥涯村: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现有户数1495户,人口4389人,现有14个自然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