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穿城镇 | 隶属:泗阳县 |
行政代码:321323107 | 代码前6位:32132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27 | 邮政编码:223800 |
车牌代码:苏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4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9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相传唐代名将薛仁贵带领大军征伐时从此地穿城而过,故以此得名穿城,并沿用至今。
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 唐贞观后期,唐…… 薛仁贵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穿城镇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8.06万人,辖4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
泗阳县辖乡。1957年设穿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30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3.5万。穿(城)三(庄)、穿(城)王(集)、穿(城)爱(园)三条公路在境内交会。辖穿城、史楼、爱民、柴河、油坊、戚庄、路东、墩胡、蔡圩、新桥、张陈、城北、沿河、徐冲、窑湾、倪庄、耿刘、后楼、河西、朱河头、砖井、丰登、乔魏23个村委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棉花。乡镇企业有皮鞋、面粉、酿酒等厂。
荣誉排行:
2022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穿城镇为2021年江苏省卫生镇。
文化旅游:
泗阳县瓦瓷滩遗址为高阜地貌,遗址及其外延总面积约225 万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2 米,文化层厚约3 米。地表采集标本有绳纹筒瓦、板瓦残片,有绳纹罐、大缸,有灰陶罐、豆、盘、瓿等陶器残片;有唐
泗阳县獾墩遗址为一处微微隆起的小土墩,东西宽约20 米,南北长约150 米,面积约3000 平方米。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地表遗物丰富,采集到鬲、鼎、罐、印纹硬陶等陶器残片,以及双孔石刀,顶
历史沿革:
穿城历史悠久,相传城为明末起义军所筑。
清代属崇河乡。
1912年,属崇河市。
1951年,为穿城区。
1957年置穿城乡。
1958年,成立穿城人民公社。
1983年,复置穿城乡。
2000年7月,穿城镇由乡改镇。
2020年7月,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变更泗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20〕65号)文件规定,原穿城镇、张家圩镇被撤销,设立新的穿城镇,以原穿城镇、张家圩镇的行政区域为穿城镇行政区域。
相传唐朝大将薛仁贵征伐时曾穿城而过,故而得名。…[详细]
因位于爱穿公路东、故名。1958年设立路东大队;1983年更名路东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更名为路东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此地有个地主姓张,有大圩子,势力很大,故名。…[详细]
1931年刘赞乾兴办小学,由伪泗阳县教育局局长乔捒命名为“树强小学”,意为树立强盛的意思,故以“树强小学”而得名。…[详细]
静波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穿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1983年由蔡圩村、沿河村两村合并,取原两村名后一字而得名圩河。…[详细]
油坊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穿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当地在拆老桥新建一座大桥,为了纪念而得名。…[详细]
河北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穿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清朝时期,政府在此地建设了一处古砖窑,久而久之得名。…[详细]
河西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穿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砖井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穿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大园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穿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当地曾有个知名度很高的颜姓地主在家里筑了个大圩子,故名。…[详细]
该村庄以史氏家族聚落形成而得名。1935年形成集市;1938年因日本侵华而闭集;1968年设立小史集人民公社;2001年与原方明村合并成立新的小史集村…[详细]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和苏联合作时,因学习苏联集体农庄模式,取名为农庄高级社,后沿用至今。…[详细]
曾叫牌坊村,后破“四旧”时期改名为向阳大队,寓意像花儿一样永远向着太阳(共产党)开放,故而得名。…[详细]
取宇宙中太阳系的星球金星之意来命名。1957年设立金星农民生产合作社;1958年设立金星生产大队;1983年更名为金星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与原黎民…[详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集体时期得名,并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