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坝镇 | 隶属:盱眙县 |
行政代码:320830101 | 代码前6位:320830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7 | 邮政编码:223001 |
车牌代码:苏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98.3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28万人 |
人口密度:约244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镇南路99号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以镇东涧边的马家坝而得名马坝。
基本介绍:
马坝镇,以镇东涧边的马家坝命名,1985年11月撤乡建镇。该镇位于县城东部,相距31公里。镇域东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跟黄花塘镇、穆店乡相连,西与维桥乡毗连,北与观音寺镇为邻。境内西南高,东北低,属丘陵地区。马坝镇位于宁连、宁徐一级公路,宁淮高速公路和徐扬公路交汇处,洪泽湖南岸,是苏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全镇总面积197.5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万余人。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9亿元,财政收入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3元。2004年以来,马坝镇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镇、省文明镇称号,被评为省新型示范小城镇,连续四年跻身淮安市“十强
荣誉排行:
2021年10月,马坝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903位。
2019年12月,马坝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马坝镇位列第235名。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马坝镇上榜。
2014年7月,马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马坝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09年1月,马坝镇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文化旅游:
圩庄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为盱眙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省界,南至乡村土路,西至水塘西埂,北至水塘北埂延伸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省界,南、西、北至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
庙塘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为盱眙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省界,西至水塘,北至水塘北埂延伸线。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至省界,西、北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
老虎山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南阳村团结组、合心组,年代为汉,为第五批盱眙县文物保护单位。
小云山西汉陈氏家族墓地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年代为汉代。小云山西汉陈氏家族墓地为第五批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云山汉墓,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于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现已确认大云山顶部是汉代的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马坝公社、东阳公社、高桥公社,1983年改马坝乡、东阳乡、高桥乡。
1985年马坝撤乡建镇。
2000年东阳乡,高桥乡并入,同年黄桥村、楼庄村、永丰村、瓦地村划归金湖县戴楼乡。
2018年,观音寺镇并入马坝镇。
早在东汉时期,盱眙隶属于楚国今徐州,而马坝又处在盱眙县的最东边即楚国的最东边,与广陵国今扬州接壤交界,村取名为楚东。…[详细]
境内很早以前有一面塘,是腊月竣工的,所以起名叫腊塘。…[详细]
古时境内有一马姓富户为大涧两村人方便通行,筑一个拦水坝,后人为纪念他,涧西边起名为马家坝,故名。…[详细]
东阳社区是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原高桥街道有一座桥梁建筑比较高,后取名为高桥,故名。…[详细]
因当时居住地区马姓较多,而得名马庄。解放前为马庄乡,2001年由永久村,黄集,马庄街道合并为马庄居委会。2020年,村居布局优化,堆头村并入马庄社区居…[详细]
因境内观音寺得名。1958年设顺河大队,1983年体改设顺河村,2001年区划调整,合并梨元、顺河、观音寺居委会两村一居,成立顺河居委会,2019年,…[详细]
因并村联组时马南村和马安村两村合并,故名。…[详细]
原蔡坝村、老庄村合并后,取各自一字而得名。…[详细]
古时村庄境内南边有一条天然的过水大涧现为同心河,涧上有一座石板桥,便于过往通行,故而取名为石桥村。…[详细]
传说很多年前有一条龙从天而降,饿死并卧在岗头,因此得名。…[详细]
黄杨原名黄洋,因村里有个黄洋河得名,口口相传就演变为今天的黄杨村。…[详细]
取名“众”字,人多力量大,人多主意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也是百姓美好愿望,故名。…[详细]
因位置近靠大云山,所以取名为云山村。1958年,成立云山大队。1983年由云山大队改为云山村民委员会。2001年山东村并入。2020年,山北村并入。…[详细]
解放前,本地有个集市叫兴隆集,村故此而得名。…[详细]
解放前,本地有一个寺庙,寺庙最高处站立一个白鹤,大家都觉得奇怪,后有一阴阳先生经过,人人都叫他算一算,他说是好地方,就命为白鹤寺,故名。…[详细]
明朝有一张姓的官员到地方巡视,路过此地,兴建一个码头,起名为“永兴码头”,寓意此地永远兴旺发达,村故此得名。…[详细]
很久以前万斛村里有个财主,财主很有钱,用一万斛的粮食挖了一口水塘,从此村名就改为万斛村。约定俗称,1983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认定。…[详细]
因其地理位置靠近金湖县衡阳镇、因此都称之为衡西。…[详细]
因境内九里荒农场而得名。1958年,为九里大队。1983年,改为九里村。2020年,丁塘村并入。…[详细]
因境内自然村朱楼而取名。1958年是朱楼大队。1983年体改后更名朱楼村。2001年与湖下寺村合并设立朱楼村委会。2020年,周集村并入。…[详细]
因相传该村有三人当过官,故名。1958年为三官大队,1983改为三官村,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