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江苏省 > 盐城市 > 亭湖区 > 先锋街道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文化旅游景点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相传泰山庙为兴化进士、吏部尚书李春芳所建。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同年2月27日新四军军部迁驻庙内。正殿为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室,军参谋长赖传珠在此办公。后殿为藏经楼,-政委和王前夫妇分别住楼下东、西房内,当中为小会议室,-在这里主持召开过两次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陈毅也在这里接待过外国友人希伯和罗生特。同年7月,日伪军发动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军部撤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1941年盐城市景点位置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建军东路159号门票:免费

鲁艺华中分校遗址

1941年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成立于此,刘少奇兼任校长。1941年随新四军重建军部撤离,遗址原为当地的兜率寺。抗日战争结束时建筑被毁,建国后在遗址上新建了医院等公共建筑设施。

解放北路遗址

该遗址面积约3.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上层为宋、元、明时期的堆土,其下为汉代文化遗存,五代、北宋时期墓葬打破了汉代文化层。1985年解放北路铺设下水道时与地下1.5米处发现底径为1.5米,残高0.8米略呈圆桶形残陶窑遗迹。红褐色火烧内壁,窑内为大量红烧土和残陶片充实,残陶片堆积呈南北分布长约20余米,出土汉代泥质灰陶拍、井圈、圆腹罐、盆豆、折腹钵、纺轮、甑和铁犁等,宋代圈足撇口青白瓷碗,元代瓷碗等文物。

黄海路遗址

该遗址位于黄海路南侧,黄海路与串场河交界处东北,现江淮动力机厂厂区,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1995年该区域挖人工河塘之时,在地下0.3米深处发现陶水井5口和灰坑8座。出土器物有陶井栏、泥质灰陶盘口罐、钵、豆等。

黄海路墓群

该墓群面积约25000平方米,在历年的城市基础建设中曾发现土坑木棺墓28座,出土有晋代四系青瓷罐、钵、唐代四系青瓷罐、盘口壶、璧形底瓷碗等文物。

清真寺礼拜殿

现存的清真寺礼拜殿坐西朝东,从建筑结构及外观鉴定,应当是民国时期所建,建筑面阔三开间,平面成凸字形,木结构抬梁式建筑,青砖围合清水作,格扇门窗,屋面小青瓦覆盖,建筑内部以穆斯林传统方法装饰。现在的清真寺除礼拜殿外,其他附属建筑均建于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

串场河亭湖段遗址

河南北方向全长约150多公里,自庙湾(今阜宁县城)途经沟墩、草稔、上冈、新兴、盐城、伍佑、便仓、刘庄、白驹、丁溪、南草埝、东台、梁垛、安丰、富安等古代盐场。因该河段南北串通,直达各盐场,故称串场河,是盐城境内最古老的人-河,盐城海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串场河盐城段河宽约30—40米,贯穿整个市区,沿河一线分布多个古建筑、古遗址和古墓葬群。

新街民居

新街民宅共有八处传统民居院落,十四座单体建筑,分别分布在新街社区内东西约300米,南北约100米的新街、新十字巷、育红巷内,几处民居所在位置相对集中。民居采用木结构传统梁架,其主屋梁架结构多为盐城地区常见的圆作抬梁式六架椽屋用中柱,木制格扇门,青砖围合,风火山墙,屋面小青瓦覆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越河墓群

该墓群面积约3万平方米,历年在在涸水季节位于越河北岸边清理土坑木棺墓18座,墓向在165-210度之间。出土有隋代八系弦纹青瓷罐、盘口壶、唐代青瓷罐、璧形底碗等文物,在普查中发现多枚唐宋时期的文物。

剧场路墓群

该墓群位于盐城市中心区域的古盐城城池内,现剧场路北侧的盐城市第一小学内,面积约15000平方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建设校园时曾陆续清理土坑木棺墓12座,出土隋代刻划莲瓣纹假圈足青瓷碗、深腹碗,唐代璧形底碗,宋代青白瓷高圈足碗等文物。

范公堤亭湖段遗址

范公堤亭湖段遗址北起新兴镇前营村,南至便仓镇富仓村,市区境内长约16公里。北从建湖县入境,经新兴镇前营村至便仓镇富仓村出境至大丰市境内。该堤始筑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由时任东台西溪盐仓监并兼任兴化知县的范仲淹主持修筑,堤挡住滔滔海水,保护了大片盐田和农田,使百姓安居乐业,民众感其恩,故称之“范公堤”。原范公堤底宽8.5米,高2.5米。面宽3.5米,黄土夯筑。

新四军重建军部江淮银行旧址

该旧址所在的现剧场路15号是一组清代江南风格木结构建筑,为原胡泰当铺老板贾芝山私人宅院,宅院中轴线上共坐北朝南三进厅堂,前后厅堂有天井,厅堂东西两侧有狭长院子东院有座西朝东门厅对剧场路。整个宅院东西长32米,南北30米。

东河墓群

东河墓群位于亭湖区东河村六组,新洋港与串场河交汇处,面积1.2万平方米,出土有汉代泥质灰陶绳纹罐、钵,“五铢”钱3000多枚、隋代青瓷刻划莲纹盘口壶、凸弦纹素面盘口壶等。墓区地面现为盐城水泥石灰厂厂区。

旅游搜索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