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祠,始建时间记载不一,有说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但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始建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为飞檐琉璃瓦,三进两厢式古典建筑,是为纪念南宋末代丞相陆秀夫的祠堂。抗战期间陆公祠一度被毁;建国后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文革期间被占为职工宿舍,再遭严重破坏;1984年又再次复建。陆秀夫,楚州盐城县建乡长建里(今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十月八日生;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与文天祥同榜进士。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端宗赵昰驾崩,陆秀夫立时年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进为左丞相。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崖山(今广东新会境内)为元将张宏范攻破,陆知大势已去,哭拜幼主:“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
宋曹宅位于盐城市儒学街4号。为明末清初书画家宋曹的故居。现为盐城市书画院、盐城书法协会所在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宋曹,生于明万历庚申年(公元1620年),清初著名书法家,一生留有大量书法作品,散传于江浙沪一带。宋曹才艺冠绝一时,南明弘光时授中书舍人,明亡后,他归隐盐城居现在儒学街4号。宋曹宅分东西两个院落,院门朝东,东西长约33米,南北宽约18米。东院由院门、蔬枰草堂、桐引楼、中厅组成,西院由听琴茶社、琴亭、碑廊组成。整组建筑为仿清代砖木结构民居形制,青砖小青瓦风火山墙。
河南北方向全长约150多公里,自庙湾(今阜宁县城)途经沟墩、草稔、上冈、新兴、盐城、伍佑、便仓、刘庄、白驹、丁溪、南草埝、东台、梁垛、安丰、富安等古代盐场。因该河段南北串通,直达各盐场,故称串场河,是盐城境内最古老的人-河,盐城海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串场河盐城段河宽约30—40米,贯穿整个市区,沿河一线分布多个古建筑、古遗址和古墓葬群。
该遗址位于市中心区域建军中路59号,遗址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左右,原为盐城市市政府所在地。1994年在建市政府办公楼时经抢救性清理,在22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砖砌小井26口,灰坑93座和瓮棺墓1座。出土文物320多件,有汉代泥质绳纹陶罐、六朝青瓷、隋代盘口壶、唐代越窑罐、长沙窑盖瓶、邢窑白瓷碗、寿州窑青瓷鳝鱼黄釉柱子及宋代青白瓷等珍贵文物。
该遗址位于盐城市中心的市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带,属汉、唐、宋聚落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历年城市建设中发现大量灰坑和房基,出土汉代绳纹筒瓦,泥质灰陶绳纹罐,弦纹盆、折腹钵,唐代褐釉小盅、青瓷璧形底碗、三彩陶片。宋代方砖、青白瓷高圈足碗、青瓷盏、白瓷碗和隋“五铢”、唐“开元通宝”、宋“熙宁通宝”铜钱等。
范公堤亭湖段遗址北起新兴镇前营村,南至便仓镇富仓村,市区境内长约16公里。北从建湖县入境,经新兴镇前营村至便仓镇富仓村出境至大丰市境内。该堤始筑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由时任东台西溪盐仓监并兼任兴化知县的范仲淹主持修筑,堤挡住滔滔海水,保护了大片盐田和农田,使百姓安居乐业,民众感其恩,故称之“范公堤”。原范公堤底宽8.5米,高2.5米。面宽3.5米,黄土夯筑。
该墓群为唐代墓群,面积约2100平方米。1989年建筑施工中于环形河塘底约1.5米深处清理12座土坑木棺墓,长2.1米,宽0.54--0.75米。出土有瓜洲字样的石碑一方,寿州窑青瓷碗、邢窑白瓷璧形底碗、双系青瓷罐等。与其相邻的人民中路67号工地也发现土坑木棺墓5座。墓向170度左右,出土器物有长沙窑褐彩注子,绿釉注子及水盂、青瓷钵、釉陶罐等。
该墓群位于盐城市区建军中路路南太平桥与小西门桥之间。2008年上半年在此处建设工地施工时,曾出土大量唐、宋时期墓葬随葬品,有瓷碗、瓷壶、木梳等。其中大部分文物被收藏到盐城市博物馆,部分文物流失。目前该区域已被建设成国际金鹰购物中心广场。
该井系小青砖叠砌井身,平砖一头朝内另一头朝外呈内圆心,上下单砖平铺错缝砌成,内壁空心圆桶状。石质八角形井栏,井口径较小,直径40厘米,井栏高45厘米,厚15厘米,井身内径大于井口,内径约80厘米。该井筑成虽历经数百年,但仍长年有水,水质优良为周围居民所喜用。
该塔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由塔座和青铜雕像组成,通高8.5米。塔座为黑色花岗岩石质地,呈梯形高4米,塔座东西刻有张爱萍题写的塔名,背面为塔铭;塔上为新四军战士骑马巡逻造型铜雕,高3.5米,面向东方,为著名雕塑家王克庆设计。1986年10月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