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垛镇 | 隶属:高邮市 |
行政代码:321084109 | 代码前6位:32108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4 | 邮政编码:225000 |
车牌代码:苏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4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甘垛”以南甘垛的简称得名。南甘垛,历史名称为茅垛,地处洛阳河之南,后垦荒种粮,故名。
基本介绍:
高2013区划调整:将原甘垛和横泾合并设立新的甘垛镇
邮市甘垛镇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沿江经济开放带的北侧,-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高兴东一级公路穿境而过。甘垛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6.7万亩,水产2.3万亩,人口近4万人,辖18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甘垛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各行各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属驻甘垛镇单位工商、国税、地税共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投资2000多万元的甘垛1l万伏变电所已投入运行,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提出“工业旨镇、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工作思路,并实施集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战略,积极打造经济建设的硬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甘垛镇被命名为第六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2020年1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甘垛镇为2019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甘垛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孙子明烈士纪念塔位于高邮市甘垛镇子明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8年建立甘垛公社。
1983年改为甘垛乡。
2000年5月撤乡并镇,平胜乡、甘垛乡合并设立甘垛镇。
2013年8月区划调整,横泾镇、甘垛镇合并设立甘垛镇。
以位于原甘垛乡政府驻地得名。“甘垛乡”,据《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南甘垛的简称得名。南甘垛,历史名称为茅垛,地处洛阳河之南,后垦荒种粮…[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位于原平胜乡政府驻地得名。“平胜乡”,据《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原平王、胜利两乡得名。…[详细]
以境内横穿东西的横泾河得名。1992年2月16日新建横泾居民委员会;2002年12月撤销横泾居民委员会,建立横泾社区居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从花园庄迁居,新建村庄得名。…[详细]
因四个村村民委员会合并,取甘前村“甘”字,且境内种植果树,水果多汁香甜如泉水,故名。…[详细]
和平村是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甘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位于北澄子河、海陵溪、大启河汇合口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原姚家庄得名。姚家庄,据《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姚姓得名。…[详细]
-村:位于甘垛镇最北边,与兴化市接壤,-、宁靖盐高速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高兴东公路穿境而过。土地面积3748亩,人口1780人。…[详细]
沙贯村:地处甘垛镇西北部,夹在第一沟和第二沟之间,有360户,人口1280人,耕地面积2345亩。…[详细]
横铁村:地处甘垛镇镇中,南接邮兴路,西临甘横公路,东连和平路,东平河穿村而过;2000年由原横铁、渔业二村合并而成;共有14个村民小组、525户、21…[详细]
因两村委会合并,取“振兴”以寄托村民对村经济发展的期望,故名。…[详细]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海顷圩和荒水荡养鱼得名。…[详细]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荷花荡得名。…[详细]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相传古代一书生三郎陈仙为民除害而死,建祠纪念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侍官庄、林家庄各取一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境内有耕地三千亩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横穿东西的横泾河得名。2011年12月中兴村村民委员会、三联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横泾村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原腰带程得名。“腰带程”,相传古代有一官员路经此地,将玉带掉水,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