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古镇位于东台市西部中段,沿海高速、新长铁路贯穿其间,204国道与333省道,串场河与通榆河在该镇交汇。镇城面积71.2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5.4万人口。2007年6月9日,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批准并授予安丰镇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安丰古镇成陆于新石器时代,古名小淘浦,汉初以煮盐入史,南宋设小淘盐场,元代名安丰盐课司。明清以盐名市而赋甲淮南中十场,今以高效农业、禽畜业、纺织业、生物制药业兴盛。该镇现存历史街道4处,古巷道38条,明清建筑30余处。以古南石桥大街为中轴、鲍氏建筑群为代表的15万多平方米古建筑群,尽显晋徽商贾与淮夷本土建筑流派相融合的独特风貌。安丰明清古街位于安丰老街南端,由南石桥大街河北玉街两段
鲍氏大楼由当地清末秀才鲍蕴皋先祖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营造,时作钱庄之用。外观高墙四围,设内外墙门二重,外墙门南向位于东首,门墙门东向,与外墙门成直角。门内共南北2进,第一进大厅,对面为杂屋;第二进楼厅,中间有墙门相隔,天井狭长。两厅均为抬梁式结构,用料硕大,楼厅用月梁。在第二进西侧上下厢房的砖墙处,辟有暗门可通向隔壁花厅。花厅西侧原有更大规模楼房,已毁。三进十八间,整个面积414.5平方米。装修精致,砖雕、木饰尤为精美,具有明显的徽式建筑特色;既反映出清末当地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历史,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重要价值。
现存四间,系明代建筑。该建筑采用宋代建筑风格,琴型梁,梭式柱,立柱披麻捉灰,下有木柱础,隔间屏风板,门面全槅扇,饰以暗八仙和四季花草木雕图案。周法高系世界公认的三大汉语言学家之一,毕生从事汉语文字,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语法等方面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专著9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东岳宫是古镇安丰三大道观之一,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清末由梁垛七大户捐资重建。东岳宫现存大殿一座,大殿中央供奉东岳大帝,左侧供奉观世音菩萨,右侧供奉财神菩萨。大殿面阔三间10.2米,进深七檩8.8米,高6.4米,有轩柱础和梁架,建筑面积86.2平方米。
系清代著名诗人吴嘉纪家族祠堂。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享堂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3米,硬山顶。
戈湘岚(1904-1964),名绍荃,别署赏神骏斋生,上海画院画师,出生于此,青少年时代在此生活。旧居现存房屋六间,占地面积202平方米。
故居建于清朝末年,为安丰知名人士袁承业(字伯勤)所建,共三进八间,另有厢房二间。第一进坐东朝西,青砖小瓦,七架梁,锁壳子结构。现前两进为公房,后一进为私房。
吴氏民宅,位于安丰镇下灶居委会吴家巷,以其建筑风格判其为明代建筑。该建筑采用宋代建筑风格,琴型梁,梭式柱,立柱披麻捉灰,下有木柱础,隔间屏风板,门面全槅扇,饰以暗八仙和四季花草木雕图案。
丁公馆位于地藏巷头,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安丰镇长丁小梅居住,故称丁公馆。该民居门楼临街,饰以砖雕,宽大气派精美,中间建有两座高大风火墙,保存完好。
钱乾(1882—1994),字少白,东台市安丰镇人,16岁时,被保送至南京两江法政学堂读书,后考入北京政法学堂,毕业后任大理院见习推事。后任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长。民国初年,钱乾辞职返乡,开始了兴学重教。出任安丰高等小学校长,创办私立德馨女子国民学校,首开东台女子教育先河。新四军东进时,带头捐献药品和棉被,陈毅称赞钱乾是共产党人的挚友。钱乾故居位于杜家巷七号,清代建筑,现存四进14间,保存完好。
万维国住宅位于安丰镇北刘家巷西首,为明代建筑。原为安丰盐商傅本涟的住宅,现为退休教师万维国居住。现存三间,保存完好。
四圈门位于古安丰街北东寺巷头,系清代建筑。清宣统年间,张仁芬任安丰场官时,除霸安民,深得民心。张场长任满时,群众苦留不住,沿街设香祭送行,要求张场长留靴作为纪念,此靴贮于玻璃盒内挂在街北“四圈门”口。
位于安丰镇鲁家桥西,1924年法国彭神甫来此传教建造,计屋宇30间。解放后曾为东丰(东台、大丰)联合师范所在地,盐城地区敬老院所在地。
常家大院位于安丰镇南石桥大街37号,明末建筑,青砖小瓦,五架梁三开间,门窗、家具、封火墙上有雕花,完整地体现明代建筑特点。
陈氏大院位于安丰镇东新坝巷头,为清代建筑,特点是庭院式建筑,现存三间主屋,一间书房,两间门房共6间,主屋有风火墙,门头有砖雕装饰,院内有一棵400年以上黄杨。
观音堂位于安丰镇北井儿头大街,是安丰72个半庙堂之一,为尼姑庵。庙门朝北,与大丰紫云庵遥遥相对,庵门前现存一口古井。观音堂始建于宋代,现存清构三间大殿。
朱霞又名朱云伯,祖籍泰州,后到安丰经商,营造屋宇数十间,住宅在周家巷和太平巷之间,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大门向西,镶嵌砖雕精细,门前有方石鼓,门前有花园,造型美观,正厅屋画梁雕栋,走马廊檐为弧形檐,椽子似弓如意形,木雕精美,造型罕见,望砖仅有二指宽都经过了刨磨和精心的加工,现存15间,每幢屋宇均有三道风火墙,是安丰保存较完整的建筑群。
安丰明清古街位于安丰老街南端,由南石桥大街河北玉街两段组成,是安丰“七里长街”保留最完好的一部分,全长378米,中间一段保留石板街面。街东有巷道7条,街区内鲍氏大楼、吴氏宗祠、袁承业故居、丁友珍庭院等。
王艮(1483-1540),字汝止,号心斋,东台安丰人,哲学家。墓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原有封土高2.2米,俗称“贤人山”,共有九穴,呈弧形排列。现封土已被夷平,茔穴挖毁。现存有墓碑两通。采集和征集到少量木俑、青花瓷碗等。目前,墓碑及墓移建到心斋园内。
王艮(1483-1540),明代著名哲学家,拜王守仁为师,王守仁死后,返乡讲学,属“王学”左翼,时人称“泰州学派”。东陶精舍位于月塘湾溪水畔,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穿堂三进,为王艮住宅与讲学之地,王艮死后,改作其祠堂,现已毁,仅存部分墙基。清嘉庆《东台县志》记其事。
占地面积约1.53万平方米,园内正中塑王艮像,立于“飞鱼跃”池前,东南“鳅池”畔乐学亭、勉仁亭三面环池,风格迥然,西北“东淘精舍”古朴典雅,室内有王艮家世和生平,五传弟子师承表,当年王艮在“东淘精舍”开展讲学活动,创立了泰州学派,使我国东南一带呈现“家有王氏之书,人传安丰之学”的盛况,其影响遍及全国,形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潮,开启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潮之先河。
为清代曹柏龄宅第,明清时期,安丰是两淮仓盐的产销重地,盐业兴旺带来商业繁华,商贾云集形成七里长街,曹柏龄为首富。曹宅有百十间房子,曹氏大院东西长70多米,南北长40多米,占地近3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393.1平方米。解放初为安梁区公所驻地,1958年为安丰公社驻地,1984年7月改为机关宿舍,2006年准备三期城改,机关干部搬出,现为空房。
将军宅位于安丰镇北玉街乌龙巷8号,院落入口临街,此建筑屋脊雕花以及窗扇雕刻较为精美,室内月梁宽大,设计精致。此外屋面举折设计为安丰少见,并且精致、保存完好。
周氏住宅位于安丰镇南石桥大街18号,五架三开间,南立面墙面为木制,窗户设置富有特色,雕刻精美,屋脊由砖构成,线条流畅,雕刻精致。
杨氏住宅位于南石桥大街,檐高2.67米,脊高4.56米,结构完整,屋脊由砖构成,门窗雕刻较为精美,保存完好。
郭氏住宅位于安丰鲁家巷、西串巷交界处,为清代建筑,保存完好,现为安丰居民郭能琴居住,现存三大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