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宝堰镇 | 隶属:丹徒区 |
行政代码:321112104 | 代码前6位:32111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1 | 邮政编码:212000 |
车牌代码:苏L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55万人 | |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相传300年前,村民在村头筑坝拦水,取名堰坝。因此堰坝重要如宝,故取名宝堰。
基本介绍:
宝堰镇交通便捷,扬溧高速纵贯全境,距济宁高速公路14公里、距104国道和312国道2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50公里、距镇江大港港口42公里,通济河、胜利河贯穿东西,与丹阳香草河大运河相连通,形成了陆路、水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宝堰镇通讯发达,拥有1座现代化邮电大楼和全自动程控交换机以及先进的配套通讯,95%家庭通上了电话,有全国农村电线联网11万千伏变电所1座和日产供水能力6000吨自来水厂1座。1997年开通有线电视,2000年实现了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可宽带上网,并能接收33套电视节目信号。
宝堰历来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域内有省级实验小学,有创办50余年的区属宝堰中学,
荣誉排行:
2021年4月,宝堰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宝堰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3年8月,被命名为第七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宝堰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为宝堰镇“怡和酒行”,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8平方米。该建筑建于1921年,1982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具有典型的
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旧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旧址系乡绅张家的“怡和酒行”楼房及宅院,占地约6亩,是座当地著名的民宅建筑。抗战初期,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第一支
太平桥位于宝堰镇宝堰行政村宝堰自然村东老通济河上,又名三圈桥。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横跨老通济河,南面为宝堰古街,桥东100米南岸为怡和酒行,现怡和酒行已改建为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
八福古井位于宝堰镇前隍行政村八福自然村内路旁,周围皆为民居。井栏鼓形,高0.2米,直径0.56米,内径0.35米。石质为青白石,井栏内壁由于村民常年提水,形成多条深浅不一的凹槽,井身用砖石垒
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挺进江南茅山地区,司令部设于此。该屋原为祠堂,三间平方,面阔4米,进深9米。1988年拨款维修。部分屋面漏雨,保存完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新四军抗
历史沿革:
1929年,为镇江县第六区宝堰镇。
1946年,为宝堰区宝堰镇。
1949年,改为丹徒县宝堰镇。
1957年,撤区并乡,改置宝堰乡。
1958年,成立宝堰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改置宝堰乡。
1987年5月,撤乡改置宝堰镇,沿用至今。
鲁溪村:位于宝堰古镇北边,耕地面积5962亩,户数1208户,人口3494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3年撤销友谊大队,建徐巷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刘庄村、王巷村并入。徐巷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徐巷村。…[详细]
南宫村:位于宝堰镇北,胜利河两岸,镇荣公路两侧,辖8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3950人,1238户,耕地面积4290亩。…[详细]
团结村:位于宝堰镇东侧,镇荣公路、宝行公路、扬溧高速贯穿而过。由原刘甲、包巷等两村合并而成,现有12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户数926户,人口323…[详细]
宝堰村:位于镇江市南郊,是宝堰镇集镇所在地,面积1861亩,有堰东、上桥、戴巷、万鸡山四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1067户,2562人。…[详细]
其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前隍大队,1963年前隍小公社所在地,1983年更为现名,2006年跃进村、后亭村并入。前隍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前隍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