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山阳镇 | 隶属:宝应县 |
行政代码:321023111 | 代码前6位:32102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4 | 邮政编码:225000 |
车牌代码:苏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2.79万人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相传镇驻地三阳沟自然村,明代有井三口,井旁有洪水冲击形成的三条沟,名“三眼沟”,后谐音“山阳沟”(现尚存两古井遗址),简称山阳,镇以村得名。
基本介绍:
山阳镇位于江苏扬州宝应县。下辖:
321023111001 121 山阳居委会
321023111002 122 万缘居委会
321023111200 220 兴同村委会
321023111201 220 龚陈村委会
321023111202 220 沿湖村委会
321023111203 122 金庄村委会
321023111204 220 春光村委会
321023111205 220 杨河村委会
321023111206 220 徐庄村委会
321023111207 122 合心村委会
321023111208 220 吴坝村委会
3210231
荣誉排行:
2020年12月,山阳镇入选2020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名单。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山阳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山阳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山阳大闸位于宝应县山阳镇杨河村双闸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为淮宝县山阳区。
1950年5月,划归宝应县,仍属山阳区。
1958年4月撤区,设山阳、万元乡。
9月,合并建立山阳公社。
1982年3月析出长沟公社。
1983年9月改置乡。
1987年3月撤乡设镇。
2000年4月,长沟乡并入。
因该社区位于山阳镇中心,故同镇名。明代有井三口,井旁有洪水冲击形成的三条沟,名“三眼沟”,后谐音“山阳沟”(现尚存两古井遗址),简称山阳。…[详细]
因清康熙年间此地曾有一万缘庵,故而得名。…[详细]
因该地境内有同心圩,后称兴同而得名。1958年为兴同大队。1981年改为兴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有龚、陈二庄,各取一姓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因村庄建设在湖的旁边,故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因当地金姓村民较多,故名。1958年建金庄大队,文革时改为金光大队。,1981年恢复金庄大队名称。1983年改为金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春光村:2000年由原春光、长沟两村合并而来。…[详细]
因境内有杨庄且位于大运河畔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有大徐庄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因取合力同心谋发展之意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地境内吴坝庄,故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以驻地大东庄而得名。因此庄较大,且位于大溜河东,故名。…[详细]
因境内有大、小徐庄和杨家庄,故合称徐杨村。…[详细]
中南村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山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顺河村:位于中南村以南2公里处,白马湖东岸。…[详细]
境内有一辉胜圩建于清嘉庆年间,因受淮水冲击而常破圩,百姓戏称“灰孙圩”,后谐音改写为“辉胜圩”。后文革期间改名光辉。…[详细]
因时代背景,取歌颂太阳的寓意而得名。1958年为杨桥大队,后改为颂阳大队。1983年改为颂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因做新中国公民的寓意而得名。自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