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牙屯堡镇 | 隶属:通道县 |
行政代码:431230104 | 代码前6位:431230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45 | 邮政编码:418000 |
车牌代码:湘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9.0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1万人 |
人口密度:约8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牙屯堡镇因明清时期,屯和堡都是驻扎军队的地方,该地长期驻扎一名屯兵副官,牙是偏将,也是副将,故名。
基本介绍:
牙屯堡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部,东靠双江镇,西连大高坪苗族乡,北临地阳坪、菁芜洲镇。境内山峰连绵,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最高峰冷水坡海拔925米。牙屯堡河贯穿全境流程约15公里。枝柳铁路贯穿境内长11公里,设牙屯堡火车站。该镇以境内驻地牙屯堡村得名。
解放前属贵州黎平县管辖,1951年划入通道县。1952年,第二区政府驻地由田家迁驻于牙屯保。1956年置牙屯堡乡,1958年改为牙屯堡公社,1984年改为乡,自1996年5月合团头乡为镇,至今建为开放的新镇。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贵州黎平县。
1951年,划入通道县。
1954年,属通道侗族自治县。
1956年,设牙屯堡乡。
1958年,牙屯堡乡改为牙屯堡公社。
1984年,由牙屯堡公社改为牙屯堡乡。
1996年5月,牙屯堡乡与团头乡合并为牙屯堡镇。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牙屯堡镇境内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雄伟险要,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是通三省的交通要道,自古为屯兵驻军之地。故取名雄关。…[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历史悠久,明清两代在此设有屯兵机构。大部分为屯兵后裔,原汉族占大多数,随着通婚,现在有部分是侗族。主要姓氏有宋、裴、孙、俞、颜、余、李等。…[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老寨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与寨脚社合并为老寨大队,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体制,寨脚队划出,仍用老寨大队名称,属牙屯堡公社。1984年为牙屯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金殿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金殿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84年为牙屯堡乡金殿村。1996年为牙屯堡镇金殿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甲田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甲田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84年为牙屯堡乡甲田村。1996年为牙屯堡镇甲田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瑶朗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与天坪高级社并为瑶朗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体制时,天坪大队分出,沿用瑶朗大队。1984年为牙屯…[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炉溪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炉溪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84年为牙屯堡乡炉溪村。1996年为牙屯堡镇炉溪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是团头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与古豹、转桥两个高级社合并为团头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时,古豹、转桥两个大队析出,沿用团头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古豹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古伦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体制时,仍用古伦大队名称,划归团头公社。1984年为团头乡古伦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地马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并入团头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体制时,分建地马大队,划归团头公社。1984年为团头乡地马村。1…[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通坪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与桥寨高级社并为通坪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体制时,桥寨划出,仍用通坪大队名称,划归团头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逊冲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并入古伦大队,属牙屯堡公社。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体制时,分建逊冲大队,划归团头公社。1984年属团头乡逊冲村,1…[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元现、八毫、树团、枫香、绞坪五个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合并为八毫、枫香两个大队。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时,分为元现、八毫、树团、枫香、绞坪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