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武潭镇 | 隶属:桃江县 |
行政代码:430922114 | 代码前6位:430922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37 | 邮政编码:413000 |
车牌代码:湘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6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6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据《九域志》记载,宋代战乱时期,一部落因起义失败逃亡至此,力图东山再起,部落首领设立武坛。召集天下武士切磋武艺,武坛处正面临资水拐弯处有一深潭,后喻潭深藏龙之意,遂改名为武潭。
基本介绍:
武潭镇位于桃江县西北部,资江北岸。北接常德,西连安化,东与乍埠回族乡接壤,南与马迹塘镇毗邻。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339亩(水田34917亩,旱土面积5422亩),林业面积140880亩,辖6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56600人,其中农业人口51400人,非农业人口5200人,是一个地广人多,资源丰富的山区建制镇。
经济建设全面推进。该镇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齐头并进,既保证了粮食丰产,又发展了泥潭药材基地、樊洲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伏祖黑山羊养殖基地、大河口甘蔗基地、八家村水果基地、沿河一线养鱼基地等十处。该镇凭借全县楠竹蓄积量第一的资源优势,做大做
荣誉排行:
2023年5月,武潭镇荣获第一批湖南省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夏思痛墓年代:民国地址:桃江县武潭镇新铺子村龙家湾组。辛亥革命人物夏思痛墓,位于桃江县武潭镇东流村龙家湾,距武潭镇2公里。于1924年从汉口将墓移至桃江武潭,并与其侄儿同葬,系尸骨墓,高台突
黄家河窑址地址:桃江县武潭镇莲花城村时代:元明类型:古窑址保护范围:以窑址为中心,四向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之外,四向各延伸50米。公布日期:桃政发【2011】14号2011
大河口遗址地址:桃江县武潭镇莲花坪村时代:商周类型:古遗址保护范围:以遗址为中心,四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之外,四向各延伸50米。公布日期:桃政办发【1988】50号1988
龙拱滩遗址地址:桃江县武潭镇龙拱滩村时代:新石器类型:古遗址保护范围:以遗址为中心,四向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之外,四向各延伸50米。公布日期:桃政办发【1988】50号19
薛氏宗祠地址:桃江县武潭镇碧螺村时代:民国类型:古建筑保护范围:以围墙为中心,四向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之外,四向各延伸50米。公布日期:桃政发【2005】19号2005年1
历史沿革:
清朝,属益阳县一里。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益阳县武潭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至1950年,属益阳县碧螺乡。
1951年9月,属桃江县第六区武鲊镇。
1953年,属武潭区。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武鲊镇。
1959年1月,成立武潭人民公社。
1984年,建立武潭镇。
1986年,天湾乡并入武潭镇。
1995年,龙拱滩乡并入武潭镇。
2005年,罗家坪乡并入武潭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61年称武潭社区公社,1981年责任制称武潭小组,2008年称武潭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瑯琊社区是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武潭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赵公有田一丘,在此勤耙细作而出名,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八户人家在此居住,故称为八家村。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1981年责任制,称八家村,从未更改,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杨姓在此创业,故名杨家坪。1961年称杨家坪公社,1981年责任制杨家坪村,2008年并村并组后由原来的杨家坪村,圳宽上村两村合一,改称为杨家坪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地靠资水北岸,此段资水滩险礁多,似如龙拱而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此地大部分土地归汤家所管而取名。1961年称汤家塅公社,1981年称汤家塅村,2008年并村由杨武坪村,石家田村,汤家塅村,卢家桥村四村合一改称为…[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大回湾潭,历代污泥堆积潭底,故名泥潭。…[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善汉廷居此地溪边而得名。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1981年责任制,称善溪村,从未更改,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此地有一片杨梅林故而得名。1961年称梅林公社,1981年称梅林村,2008年并村由原来的梅林村,长四村,黄金村,三村合一称为梅林村。…[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座高的山峰,故称高峰村。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称生产大队,1981年责任制,称高峰村,从未更改,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座石桥,故称石桥村。1961年称石桥生产大队,1981年责任制,称石桥村小组,2008年并村并组由原来的石桥村,楠木桥村,天池山村,香池村四村…[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代此地有几家小铺子而取名。1961年称新浦子公社,1981年称新铺子村村委会,2008年由原来的新铺子村,三板桥村,岩嘴头村,东流村四村合一改称为新…[详细]
区划代码:~25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此地崇林茂密而取名。1961年称崇山坪公社,1981年称崇山坪村,2008年由原来的息家湾村,崇山坪村,蒋家湾村,黄毛村四村合一,改称崇山坪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6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初在此有罗氏家族在此居住,而故称为罗家坪村村委。2016年罗家坪、延津桥、碧螺合并为罗家坪村。…[详细]
区划代码:~26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一溪的发源处有座牛形山,遂把此溪命名为牛溪。…[详细]
区划代码:~26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此地有熊氏家族在此居住,故称为熊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7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山青水秀,风光秀丽,乃避暑乘凉之地,故名清凉。…[详细]
区划代码:~27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年间,此地以冀之意,修建庙宇一座而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8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此地有一片杉树林而故名。2008年由原来的沙渭村,石碑村,钟家塅村三村合一,改名为杉树村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8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建社时以境内天湾命名。1961年称天湾村公社,1981年称天湾村小组,2008年并村后由原来的上天湾,下天湾,山田村,板瓦村四村合一改称天湾…[详细]
区划代码:~28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1981年责任制,2008年并村,由原来的合心桥村,向武湾村,龙门坳村,黄土嘴村,四村合一,称景致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8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代此地是一片小平原,有许多小唐,群众喜种莲藕而取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