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羊古坳镇 | 隶属:隆回县 |
行政代码:430524118 | 代码前6位:430524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39 | 邮政编码:422000 |
车牌代码:湘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1.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万人 |
人口密度:约42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羊古坳镇地名因相传古时三都河发洪水,水龙从望云山直泻,坳上有头雄羊傲立,昂首不惧,因此得名羊牯坳,后简写为羊古坳。
基本介绍:
羊古坳乡位于隆回县北部,总面积61.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885亩,其中水田18292亩,旱土2593亩。辖20个村,206个组,共8123户,29951人。
境内属丘陵地带,东北有高山屏障,其余地势平坦,河溪密布,田垅相连。三都河穿心而过,南入六都水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条件较好。有水库9座, 水塘144口,旱涝保收面积12179亩。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有药材、柑桔及各种水果。近年,发展了一优两高农业,大搞家业综合开发,建起了板栗、药材、白果、牲猪、牛羊和粉丝等种养业生产和加工基地。
乡村企业和私营企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宝庆府邵阳县北隆回一都。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邵阳县析置隆回县,属第三区。
1958年,属金潭公社。
1961年,建羊古坳公社。
1978年,并入金潭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金潭乡析置羊古坳乡。
1995年,撤区并乡,中团乡并入羊古坳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地原是汉人居住,是放羊的山坳,故名“羊牯坳”,后简化为羊古坳。…[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16年羊古坳乡撤乡并镇,同年由韩家铺居委会、桎木山村、桅子树村、高石桥村合并设立中团居委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此地一处有非常漂亮的木房子,称花朵屋。另一处遍布石头砌的鱼塘,称之为石塘下,后来合称为花塘。…[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石塘,400年前,彭氏始祖由江西泰和迁徒至此。屋前有池塘一口,旁有一巨石,因此命名为石塘。由于历史变迁,人口增多,地域扩大,后来分为寨石和花塘两个…[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住人姓氏而得名,匡姓最早来此居住,现在全村人中,匡姓人最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转角坵村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史记载以来,刘姓人在此居住,这里是望云山西麓,从山上到三都河是一步一步降坡下来,人们把这样的地势称为排,时间久了,就称为刘家排。…[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候,深山之处有块大地,地里茅草遍地,四周杂草丛生,土地肥沃,这里勤劳的人民辛勤劳作,将土地开垦成良田,四周栽上花草,景色美极了,故取名大美田。…[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秦代产生禾木山村,传说一老龙摆尾冲出二山,其中之一就叫禾木山,沿用至今(另一山叫梽木山)。…[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罗姓人氏居住,取名为罗英村,因山高,风大,所种作物颗粒无收,后来罗姓迁走了。…[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萧氏始祖由河南过徙至今。岭上有一个石头形似锣形状,另一个石头形似鼓形状,传说天上打雷岭上就似打锣打鼓,几百年前,打雷把鼓石打做两块,一块被打飞到现在罗…[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是赵姓的姓氏,家为赵姓人家的居住地,冲是由于该地方不宽,两边靠山,中间田垅面积小,随小河弯曲而长为冲。…[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朝龙氏从武陵迁移至此繁衍后代,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一山峰,古时被雷击平山顶,名雷峰山。…[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夹口山,因其位于现司门前镇进入羊古坳乡的进口,两面夹山,人行道不足2米,原来上通云贵,下通隆回、宝庆。而白山口进口似一线天,是商贾必经之地,此处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