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董市镇 | 隶属:枝江市 |
行政代码:420583104 | 代码前6位:420583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7 | 邮政编码:443000 |
车牌代码:鄂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9.2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34万人 |
人口密度:35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公元前220年名为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延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宋朝时因商贾云集而改名为董市。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 魏延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董市镇位列第603名。
2024年7月,2024年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发布,董市镇榜上有名,位列第10名。
2024年5月,2024镇域经济中部100强榜单发布,董市镇位列第70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董市镇位列第603位。
2023年9月,2023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揭晓,董市镇位列第15。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董市镇上榜。
2022年9月,2021中国中部百强镇名单揭晓,董市镇位列第86位。
2021年10月,董市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20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董市镇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枝江市董市镇是一座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公元220年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延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是蜀汉中郎将董和故里,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
董市镇位于枝江城西3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现有5.5万人,145.4平方公里面积,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6.7万亩。是枝江市中等城市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是枝江城区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宜昌市工业重镇、湖北省楚天明星乡镇,是外地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乐园。
董市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重镇,过去曾经有较好的历史基础和条件。在清代至民国29年以前,有居民8000余人,各类商店300多家,是连
文化旅游:
长江沙浪奇观景区,位于长江北岸的历史文化名镇——枝江市董市镇。《荆州府志》记载:“蜀江自此分为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此间如乔木之有条枝焉”。长江沙浪奇观景区即董市沙洲,是九十九洲之一,其
水府庙,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董市镇东1公里处,面积116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初年,后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为1930年维修。主体建筑有三门、围墙、前殿、后殿、厢房及碑刻、石狮等,南山墙外原有
历史沿革:
1949年7月为枝江县董市镇;1954年2月为拽车区董市镇;1955年7月枝江全境并入宜都县,属宜都县仙女区;1956年董市镇改为董市乡,属宜都县仙女指导组;1957年11月属仙女区;1958年4月改为董市镇,属仙女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仙女区;1962年10月复置枝江县,属枝江县仙女区;1972年8月2日董市镇从仙女区划出,升格为县辖镇;1984年1月云盘湖区并入董市镇;2001年3月姚家港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公元前220年名为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延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宋朝时因商贾云集而改名为董市。…[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姚家港社区前身是1985年12月设立的姚家港街道居委会,属姚家港镇;2001年3月改为姚家港社区居民委员会,属董市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高峡新村社区于2015年成立,与姚家港村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属董市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金龙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善溪铺驻地;1912年属荆南道宜都县;1930年至1932年属宜都县第四区署;1944年属宜都县组建江北沦陷区办事处白洋…[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泰洲”指所在行政区域泰山庙、阎家洲。泰洲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石”指合并村原村名原石龙村;“坪”指合并村原村名原洲坪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曹店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伪…[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金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伪…[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周场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五岭”指村委会所辖地片匡家岭、王家岭、田家岭、覃家岭、裴家岭。…[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草台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伪…[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双湖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伪…[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裴圣”指所在所在行政区域名称原裴畈村、原圣安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桂花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伪…[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世纪50年代初期村里有一个石场,有很多石匠在这里打石头、打碑、打石磙,而当时村委会便在石匠工厂处办公,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石港桥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治村村民委员会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洪治高级农业社,属宜都县仙女指导组四合乡;1958年10月更名为洪治生产队,属仙女公社四合管理区;1961年5月…[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周湖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伪…[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福星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伪…[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平湖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4年属枝江县第二区;1936年属枝江县第三区;1940年6月属伪…[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石岗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为善溪铺驻地;1912年属荆南道宜都县;1930年至1932年属宜都县第四区署;1944年属宜都县组建江北沦陷区办事处白…[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马家冲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善溪铺驻地;1912年属荆南道宜都县;1930年至1932年属宜都县第四区署;1944年属宜都县组建江北沦陷区办事处白…[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姚家港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宜都县青庄铺;1930年至1932年属宜都县第四区青泥乡;1944年属宜都县组建江北沦陷区办事处;1953年6月属宜都…[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相传天大旱,人们在此求神降雨,一次拜神后,天下大雨,人们以为是天神洒下的“甘露”,于是修建“甘霖寺”;后经演变成“甘林寺”,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笋子沟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善溪铺驻地;1912年属荆南道宜都县;1930年至1932年属宜都县第四区署;1944年属宜都县组建江北沦陷区办事处白…[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县志·县疆域图》和清同治四年(1865年)《宜都县志·江北岸青庄铺之图》均标有“石宝山”的地理位置。…[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两美垸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善溪铺驻地;1912年属荆南道宜都县;1930年至1932年属宜都县第四区署;1944年属宜都县组建江北沦陷区办事处白…[详细]
“桂花白瓜”盛产于枝江市318国道沿线,品种优质,色泽纯正、甜味悠长。2001年,我市“桂花白瓜”不仅喜获丰收,而且供不应求,为各地客商所青睐。( 枝江)九十年代初,董市镇桂花村四组邬祥鹏开始在岗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