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家桥镇 | 隶属:松滋市 |
行政代码:421087106 | 代码前6位:421087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4000 |
车牌代码:鄂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2.3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很久以前一王姓人家在此修建桥梁。故得名。
基本介绍:
出松滋市城区西行10公里,您便到了一个古老而又发达的乡村重镇——王家桥。他毗邻松滋城郊,辖43个村(场),国土面积152.38平方公里,人口5.1万。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纯朴的王家桥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完善的信息网络,坚持“农业强镇、工业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理念,戮力同心、克难奋进,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松滋市城区“后花园”。特别是近几年,该镇始终把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种子、水果、生猪成为强镇富民的三大支柱产业。全镇每年杂交制种面积都在10000亩以上,涵盖水稻、油菜、蔬菜近10大类20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王家桥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王家桥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蜜柚)。
历史沿革:
明初,镇东南修有七重庙,后因朽坏,改建为二重庙宇,故名崇福寺。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每逢山洪暴发,河水上涨,行人受阻。
河东王姓人家在此修一座木桥,得名王家桥。
清同治年间,松滋实行区都制,王家桥属第三区上四都。
民国十八年属第六区。
民国二十四年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八月,县政府迁至王家桥之麻水坪张松桥家(今王家桥镇围岭村四组),县治达5年零1个月。
民国三十五年属朝阳乡,辖朝阳观、斯家场、王家桥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修建人姓氏及交通运输设施综合命名。很久以前一王姓人家在此修建桥梁。…[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花园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路桥公社;1975年1月撤…[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王家桥人民公社,设立围岭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路桥公社;1975年1月撤…[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民主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路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新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路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属王家桥人民公社,设立太阳红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路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社,属王家…[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金堂”原名皇经堂,谐音黄金堂,喻为黄金满堂。…[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双台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路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土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路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高河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砖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砖桥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砖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新生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砖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双河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砖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后,属松滋县第五区;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园人民公社,设立关洲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砖桥公社;1975年1月撤区…[详细]
“松滋荞麦豆皮”近日获得国家商标局授予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这是继石首“笔架鱼肚”获国家地理标志后荆州市的第二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松滋荞麦豆皮”是传统手工特产,发源于松滋市王家桥镇(原麻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