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栗溪镇 | 隶属:东宝区 |
行政代码:420802100 | 代码前6位:42080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24 | 邮政编码:448000 |
车牌代码:鄂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7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4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古时集镇北部长有大片栗树,又恰处栗溪及竹马二河交汇处而得名。
基本介绍:
湖北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地处鄂西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度地带,因集镇位于两条溪流交汇处,且有一片栗树林而得名。栗溪是一个800多年前就有的行政建制的古镇,全镇现辖2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人,总面积373.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01.2平方公里。
栗溪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全镇探明煤炭藏量达1500万吨,陶土储量550万吨,方解石储量3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亿吨;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5%,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有树种70余科460多种,活立木储积量100万立方米以上;土特产众多,盛产香菇、木耳、肉羊、薰肉、黄姜等农产品及众多山野菜;旅游资源奇特,有插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栗溪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文化旅游:
荆门市北郊栗溪镇新华村有一座海拨673米的大山,是荆门最高的大山,山体范围3平方公里,东北距罗集小镇55公里,西南距西河3公里。相传道教祖师爷路过这里,一脚踏偏了这座大山的山头。在山顶建
伏龙寨位于栗溪裴山村,距香龙洞仅4公里。此寨为三国时期蜀军所筑。大革命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李先念同志曾率领50名红军,在荆门北山游击队的配合下,与国民党军血战。据当地老人讲,我军
中共荆钟京县委旧址位于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大泉村,年代为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3年11月,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旧址墙体为
吴家大垭山墓位于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塘坪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墓葬。2023年11月,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幕园围墙向外20 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
百亩岗遗址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马集村,年代为新时器。类别为古遗址。1998年12月9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初形成集镇;明洪武九年(1376)属荆门县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属荆门直隶州辖;民国元年(1912)属襄阳道荆门县辖;1936年1月属钟祥县辖;1936年4月划归远安县辖,由远安县置永清乡;1949年7月设荆钟宜县栗东区(解放区);1950年5月划归荆门县;1951年10月改为荆门县十二区;1958年改为高峰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栗溪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栗溪区公所;1975年分为栗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地处姚河集镇中心,以河流“姚河”名称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内明末建筑百子堂(时为学堂)得名。明朝洪武九年(1376)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属荆门…[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古时集镇北部长有大片栗树,又恰处栗溪及竹马二河交汇处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九年(1376)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同年废安陆府;1936年4月属远安县永清乡…[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的山谷涧沟命名。明朝初期当地村民用支撑木枧方式引溪水灌溉用,“枧”引申为“涧”涧沟村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水库命名。有一座水库,名为“赵湾水库”,因而命名“赵湾”。…[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同年废除安陆府,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属荆门县管辖;清朝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1936年4月属远安县永清乡管辖;1949年10月1日…[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洪武九年(1376)属荆门县管辖;清朝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民国元年(1912),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1936年前属湖北省安陆…[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物得名。村境内泉眼较多,分布广而闻名,其中“刘家大泉”最负盛名,流量大,水质好,因而取名“大泉”。…[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同年废除安陆府,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山峰“插旗山”而命名。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属荆门州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年),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同年废除安…[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河流名字命名。据传说三国时,关羽与东吴大将丁奉在此激战,其战旗插在插旗村西侧大山顶上。一日,狂风将战旗吹到今4组一条溪沟下游,旗杆被折断,故称“折旗…[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栗树湾村是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现刘组是一片方圆百里的茅草地,1951年当地干部组织村民开垦,史称“茅坪”,后以此名更名为“毛坪”。…[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九年(1376)形成自然村落,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1936年4月属远安县苏黄区…[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清朝末年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安陆府钟祥县管辖;1936年属远安县永清(栗溪)乡管辖;1949年4月栗溪解放,7月属荆…[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辖区内的两河相会处有一河滩,滩边小山洞中常有金舟往外运米,供养周围百姓,人们将这一水滩称为“金划滩”,“划”引申为“华”,故名“金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1936年属湖北省钟祥县管辖;1936年4月属湖北省第…[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同年废除安陆府,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同年废安陆府,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座山名为文峰山,经过时间推移,便从“文峰”变成了“文丰”。…[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属荆门县管辖;清朝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1936年4月属远安县永清乡管辖;1949年7月属荆钟…[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二组有两颗千年树龄的大白果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美好愿景命名。1950年建村,寓意新中华走向新时代。…[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一山口“尖山垭”命名。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管辖,同年废安陆府,…[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河流名称命名。境内五组小垭下至四组院子河桥有一条河流名为“南庄河”。…[详细]
产自湖北省荆门市栗溪镇,因其生长环境适宜,远离工厂和城市,无污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纤维素等,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份,并含有一般蔬菜缺乏
栗溪土鸡是山区农民在山林中放养的一种地方良种土鸡。用自产的粮食青菜喂养,在山林中长大,是一种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位于栗溪镇的荆门市胜景山葛粉有限公司,经过深山采挖、泉水洗濯、磨碎提炼、自然干燥而形成的“胜景山”牌野生葛粉,细白晶莹,纯天然无污染,不含任何色素,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食品,深受
荆门城北用荆山余脉,山高林密,农家熏腊制品尤具特色。“栗溪烟熏肉”系农家腊月杀年猪后将猪肉腌后用柏树枝加稻糠、酌加核桃壳、花生壳及油菜籽壳等经熏烤而成,成品鲜香结实,有常有熏料香味。食前以淘米水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