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屯乡 | 隶属:修武县 |
行政代码:410821202 | 代码前6位:4108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100 |
车牌代码:豫H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万人 |
人口密度:约3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据《修武县志》记载:明初王姓自洛阳迁居此地,后本县黑岩赵姓也迁来,得名王赵屯。后因赵姓减少而更今名。
基本介绍:
2014年初,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河南省民政厅以豫民行批(2014)1号文件批复了高村乡更名为王屯乡。王屯乡5712户,农业人口9648人。
王屯乡位于修武县西南部,西邻焦作市高新区,北接周庄乡,东与王屯乡接壤,南和武陟县毗邻。全乡辖28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总计2.25万人口,总面积4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8万亩。2002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542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673万元,实现工业增加 值200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入库税金60万元,财政收入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7元。
常年种植农作物种类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红薯、稻谷、油菜、棉花、蔬菜、中药材
历史沿革:
1949年属一区。
1955年设立董村乡。
1958年改称董村大队。
1961年成立王屯公社。
1983年改设王屯乡。
2005年并入高村乡。
2013年陈范桥、马范桥、石范桥、刘范桥、张延陵、薛延陵、刘范村、纪孟、北睢、南霍10个村民委员会委托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
2014年更名为王屯乡。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南有九女塚,据传是汉明帝九个妃子的陵墓,从南到北,绵延数里,故曰延陵。以村西的火神庙为界,因夏、王、李、闫、孙五姓,陆续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合称为…[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南有九女塚,据传是汉明帝九个妃子的陵墓,从南道北,绵延数里,故曰延陵。以村西的火神庙为界,此村在庙北,郜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故名郜延陵。…[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村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当时王姓居多,按姓氏起名为王村。…[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姓黄的弟兄三人,分别居住东、西两头,老大和老三居住在东头,故名东黄村。…[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元初,此地被大水淹没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姓黄的弟兄三人,分别居住东、西两头,老二居住在西头,故名西黄村。…[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朝雍正年间原有村子名叫安乐屯,旧址在现村东北角郇(封)高(村)公路北沿。明初刘、崔、阎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到旧址西南建新村,故名新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民国二十年(1933年)修武县志记载:唐朝就有此村,叫周村,后因姻亲关系,刘姓又迁居此村,取名周刘村,后演变为周流。现周、刘二姓全无。…[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明朝山西洪洞县姓傅难民迁居至此,故名傅屯。后简写为付屯。…[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董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此处有一座石桥,故取村名叫董家桥。后因人口发展分居两地,位于桥北的叫后董村。在桥南,故名前董村。…[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董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此处有一座石桥,故取村名叫董家桥。后因人口发展分居两地,位于桥南的叫前董村。在桥北,故名后董村。…[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宋朝初年,叫古南阳镇,位于现村址北地,当时有一大庙名叫清幽观。因庙里和尚作恶多端,村民恐受牵连,故向南迁移一里多与两户姓孟的住宅相邻,所以起名南孟村…[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宋朝初年,叫古南阳镇,位于现村址北地,当时有一大庙名叫清幽观。因庙里道士作恶多端,村民恐受牵连,故向南迁移一里多与两户姓孟的住宅相邻,起名南孟村。1…[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民国二十年修武县志记载:明初,王姓从洛阳迁居此地,后本县黑岩赵姓也随后迁来居住,后按姓氏起名王赵屯,因赵姓日益减少,改名王屯。…[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初,姓段的由武陟县段口迁此居住,形成村庄,取名段家村,后群众习惯就叫成段屯。…[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此村在明万历年间叫小陈庄。当时修武城西门里姓范的到此,给陈家种地,后在此娶妻生子,人口逐渐增多,渐成村庄,故名范庄。…[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民国二十年修武县志载:明初,有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此处原有习凿齿墓(习凿齿是晋代人,曾任荥阳太守),故名习村。…[详细]
焦作最有名的延陵大葱 修武县延陵大葱,是以修武县王屯乡的薛延陵、贾延陵、张延陵、郜延陵、王延陵、夏延陵、祝延陵、芦延陵、李延陵等九个自然村为主要产地。大葱的特点是脖短、头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最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