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汾陈镇 | 隶属:襄城县 |
行政代码:411025109 | 代码前6位:4110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4 | 邮政编码:461000 |
车牌代码:豫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0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2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春秋时名汾丘,传以丘临汾河得名。《左传》:“鲁襄公十八年(前555),楚子庚帅师治兵于汾”。明洪武二年(1369),冯、陈二姓迁此,名冯陈,后冯姓无人,遂称今名。
基本介绍:
襄城县辖乡。1965年成立汾陈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5.2平方公里,人口5万。有公路接郑(州)南(阳)公路。辖汾陈、大路、王梦寺、后河庄、庾河、北吕庄、大磨张、程桥、朱堂、北竹园、双楼张、老庄阎、促进李、北纸房、柳庄、方庄、半坡店、台官李、赤涧傅、仲庄、访车李、北徐庄、砖墙李、李营、北杨庄、北乔庄、宋堂、王窑、岗寨、北崔庄3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红薯、谷子、烟叶。乡办企业有瓷器、水泥、地毯、罐头等厂。古迹有汾丘城遗址。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汾陈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郑,称氾地。
秦属襄城县,历代因之。
明、清至民国北部属阎寨保、南部属庾河保。
1932年属四区。
1941年东部属汾陈乡,西部属王洛镇。
1948年东部属四区,西部属五区。
1949年东部属颍桥区,西部属王洛区。
1958年东部属颍桥公社,西部属王洛公社。
1965年析颍桥、王洛公社各部分成立汾陈公社。
1966年更名兴无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4年改称汾陈乡。
2017年撤乡设汾陈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春秋时名汾丘,传以丘临汾河得名。《左传》:“鲁襄公十八年(前555),楚子庚帅师治兵于汾”。明洪武二年(1369),冯、陈二姓迁此,名冯陈,后冯姓无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梦寺村社区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汾陈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河庄村社区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汾陈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方庄村社区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汾陈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半坡店村社区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汾陈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台官李村社区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汾陈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仲庄村社区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汾陈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盛姓支派自本乡汾陈析此定居,并存放家族车辆,人称盛车院,后因处古许昌至郏县大道北侧,易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吕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得名吕庄,因重名,1986年更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处古庾河两侧,得名。明、清代属庾河保。1932年四区庾河乡。1941年属汾陈乡。1948年属四区。1949年属颍桥区。1958年设庾河大队,属颍桥公…[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张姓自颍桥街迁此建村,因制特大魔石,上扇断裂,得名断磨张家庄,后雅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朱姓始居,初名朱家庄,后建一菩萨堂,易今名。今朱姓无,沈、李二姓居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程姓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在村东泥河上建一青石桥,名程桥,村以桥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崔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明、清属阎寨保。1932年属四区洪村乡。1941年属汾陈乡。1948年属四区。1949年属颍桥区。1958年设崔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杨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处岗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王姓始祖王金华迁此定居,建窑烧砖瓦,人称王窑,渐演为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阎姓自今北乡老庄阎迁此建村,因村北有竹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张姓自禹县张盘迁此建村,因建楼房两所,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白、杨两姓迁此建村,名白杨庄,后白姓无,易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乔姓始居,得名。明、清代属阎寨保。1932年属四区新竹乡。1941年属汾陈乡。1948年属四区。1949年属颍桥区。1958年设乔庄大队,属颍桥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宋姓自颍桥街迁此定居,建菩萨堂一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姓始居,建窑烧制陶器、砖瓦,始名李窑,后演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柳姓始居,故名。明、清代属阎寨保。1932年属四区月河乡。1941年属汾陈乡。1948年属四区。1949年属颍桥区。1958年设柳庄大队,属王洛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阎姓两兄弟自山西洪洞迁襄,兄长居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姓始居,因所建祠堂全部由砖砌墙,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徐姓始居,得名。今徐姓无,顾姓居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付姓迁此定居,设造纸作坊,人称纸房村,后演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李姓始居,因始祖腿粗,力气超人,颇有影响,人称腿粗李,渐演为村名,1960年定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洪武三年(1370),傅姓自山西高平县迁此建村,因东南有赤涧,得名。据民国《重修襄城县志》载:"赤涧,唐时凿岗为涧,土赤色"。…[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李姓始居,村临柳叶江,初名江岸李。明代李自成义军因使用李姓一辆太平车而立下战功,义军将该车供奉于尉氏县天保宫内,后车主寻访该车,得到李闯王厚奖,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