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寺镇 | 隶属:项城市 |
行政代码:411681104 | 代码前6位:4116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万人 |
人口密度:约54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高寺,古代此处有高丘,名高阳丘。后丘上建寺庙,名高丘寺。清同治元年(1862)修寨,称高丘寺寨。后简称高寺。
基本介绍:
高寺镇位于市境中部,东邻官会镇、新桥镇、西邻范集乡,南邻老城乡,北邻丁集镇、永丰乡。面积64.7平方公里,耕地59610亩,辖26个行政村,106个自然,人口6.6万。镇政府驻地高寺。
古代,此处有一高丘,名高阳丘。《太平环宇记》载:“应 、南顿人,兄弟俱有名,自比高阳氏才子,故号高阳丘也。”后在丘上建寺,名高丘寺。后,清同治元年修寨,名高丘寺寨,简称今名。
1965年由新桥、老城、丁集三个公社划出部分大队成立高寺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改为高寺乡,2001年撤乡设镇。是“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河南省卫生镇”、“周口市重点镇”。
高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高寺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9月,高寺镇入选2021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4年7月,高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8年9月,高寺镇被授予第二批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称号。
2007年1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高寺镇第六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后高老家遗址位于高寺镇后高老家村西北100米处。后高老家遗址为裴李岗文化遗址。呈椭圆形,稍高于周围地面,现为农田。文化层南北长225米,东西宽180米,厚18米,面积405万平方米,19
高大庄战国秦汉遗址位于河南省项城市高寺镇袁楼行政村,北靠汾河,西临于营行政村,李庄、杨庄、高大庄自然村坐落于遗址之上。该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出土大量春秋战国、秦、汉遗物。曾在杨庄村后出
历史沿革:
1947年属项城县新高区。
1949年属项城县第一区。
1955年设高寺小乡。
1965年由新桥、老城、丁集三个人民公社划出部分大队,成立高寺公社。
1983年改为高寺乡。
2001年改置高寺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桥北头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高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村后有一座天爷庙,故名张庙。…[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吴姓兄弟二人从吴场(今秣陵镇)同时迁出,分别在前后两处建村,位于后,故名后吴庄,此后又迁入夏、张、蒋姓,村名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代,此地原为一座高丘,名高阳丘。宋《太平寰宇记》载:“应玚,南顿人,兄弟俱有名,自比高阳氏才子,故号高阳丘也。”后在高丘上建寺庙,称高丘寺。清同治元…[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4世纪初席姓迁此建村,故名席营,后因战乱灾荒,席姓绝嗣。《高氏族谱》记载:明太祖年间,来祖升公从山东枣林庄移民槐坊店(今沈丘槐店镇),后因河患,于明…[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袁氏迁此建村,因在前后盖有两座楼房,故而得名前袁楼、后袁楼。…[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咸丰年间,高姓从小高庄迁此落户,因经营油坊,故名油坊庄。后朱姓迁入,村名未改。因东南部付集镇有一油坊庄,又称为北油坊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程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成村,名程庄。清道光十一年(1831),程氏兄弟分家,又分为大程庄、小程庄两个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宣德年间,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成村,张、董、李、杨、潘、程等多姓氏团聚一处,因村中有寺庙,始名团清寺,后又称为团村。因村西紧靠缠丝河(已无痕迹)码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氏家谱》记载:“张本吴姓,世居嵩南二十里之酸枣庄。始祖明初軍役繁难避迁南来,卜项东之团村聚稍西大莲池坡因家焉”,故名张营。1981年因重名,更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氏族谱》记载:“张本吴姓,世居嵩南二十里之酸枣庄,始祖大公,以明初军役繁难避迁南来,卜项东之团村聚稍西大莲坡因家焉”。后因大莲池坡不能久居,迁此成…[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5年,因汾河河堤外扩,大朱营、小朱营、大马庄、小马庄四个自然村村址后移,为便于管理,新成立新村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90年,东高庄、西高庄、阎庄河北、阎庄河南新成立一个群众自治组织,以高、阎二姓命名,称为高阎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袁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成村名袁庄。清道光年间,从张老家迁入张姓,村名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张姓从张老家析此成村,建有瓦房,故名瓦房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曹氏夫妻携六子迁居此处,地势虽洼,常年积水,但游鱼满坡,全家便择高地,结草构庐安家,成村名曹家坡,简称曹坡。…[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黄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居住,因村后有冢,故村名为黄冢。清乾隆年间,刘姓从大刘营析此,繁衍成巨户,村名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孙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因村前有水塘,名孙塘,后演为孙堂。明万历年间,因兄弟分家,一人迁出另建前孙堂,更名为后孙堂。…[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张姓由张老家析此成村,因村后有白衣奶奶阁,故名白衣阁。…[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樊庄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高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年间,来祖张福由张老家移此成村,后起集,名张小集。1958年“后村民集体搬迁至蒋庄,1978年又迁回,村名仍为张小集。…[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蒋姓始居,名蒋庄,后蒋姓绝迹。明后期,山西洪洞县移民靳氏后裔,分别从北靳庄(汾河北岸,娄堤闸东1182步,庄户已平)、小靳营(永丰镇)、靳老家(范集镇…[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年间,来祖张凤迁徙此地建庄,后人为不忘祖先,以来祖名定庄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楼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高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楼堤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高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袁姓项城袁氏始祖袁持衡,从汝南先迁至秣陵镇西关外,后又移至秦坡村定居,袁学诗后人迁居此地居住,清光绪年间,袁保恒建有阁楼一座,称袁家阁,简称今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