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长岗镇 | 隶属:睢县 |
行政代码:411422100 | 代码前6位:4114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8.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9万人 |
人口密度:约72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崇祯三年(1630)孙菜园、小陈庄、肖庄迁此4里长土岗上,并村成集称今名。
基本介绍:
长岗位于睢县城西南17.5公里处,辖2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8.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856亩,人口35000人。该镇交通方便,电力充足,通讯设备齐全,多年来已成为睢、杞、太交界区的物质贸易集散中心。
该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土壤淤质,比较肥沃。该镇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和大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资源。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建成肉牛、生猪、肉兔、肉鸡、蛋鸭等生产基地,建成有大型配套冷库一座;泡桐、棉花、牛皮、板山羊皮为该镇著名特产。
该镇工业基础雄厚
荣誉排行:
2020年9月,长岗镇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历史沿革:
明天顺年间设长岗里,属锦翠乡。
清咸丰三年(1853),设长岗社。
1912年设第四区。
1948年睢县解放设第一区。
1958年设长岗公社。
1984年设长岗乡。
1986年设长岗镇。
据白庄祖师阁碑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孙菜园、小陈庄、肖庄迁此4里长土岗上,并村成集称今名。…[详细]
据白庄祖师阁碑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孙菜园、小陈庄、肖庄迁此4里长土岗上,并村成集称今名。…[详细]
儒家亚圣孟轲后裔成,避元季兵变由邹迁此建村,于村西河上修桥,遂名孟家桥,简称今名。…[详细]
明初,李贵由山西洪洞与和氏同迁此建村,以氏名村称李和。明万历年间,李氏建龙王庙,和氏外迁,更名李龙王庙,简称今名。…[详细]
明初,王谏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楼,称王削楼,后村分为东王、西王、中王,统称王庄。…[详细]
传唐贞观年间,轩辕豹由山西洪洞迁襄邑西南三十三里长岗,后由长岗迁此,名轩老家,简称轩老。…[详细]
传汉代姜姓建庙于此,村名姜奶奶庙。刘秀被王莽追此金盔落地,更名落盔村。明万历年间,张通从河北曹地桃园村迁此,名落盔张。清光绪时称大张。…[详细]
据传汉代,姜姓建庙于此,村名姜奶奶庙。刘秀被王莽追此金盔落地,更名落盔村。明万历年间,张通从河北曹地桃园村迁此,名落盔张。清光绪时称大张,村大分二,村…[详细]
西汉年间,村名姜奶奶庙。光武帝时,称落盔村。明称落盔张,讹称灰堆张。清易名大张,居东张之西故名。…[详细]
明代,邢氏于该地溪边定居,村名邢家沟。明永乐年间,齐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楼,更名齐大楼,简称齐楼。人丁旺,东西扩,分三处,统称三齐(东齐、中齐、西齐)…[详细]
明初史、和二氏由山西洪洞迁此,以姓名村称史和,清初鲁氏由安徽毫州鲁大楼迁此,更名鲁庄。…[详细]
明洪武二年(1369)高大功由山西洪洞携子迁睢州城西碱场,永乐时大功裔高德由碱场迁太康北常营南许高寨,寨西有庙曰谢堂庙,明末李自成义军经此被该庙和尚截…[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郭子重在朝奉君致仕,于此建村,称郭子重。简称郭庄。1981年地名普查,为别于北部郭庄称今名。…[详细]
明正德年间,徐尚清、徐尚连由潮庄(东)析居迁此筑楼,村落较大,故名大徐楼。…[详细]
据查原有一火星庙,匾上载名马家堂。后马氏于村东筑窑,后更名为马窑。…[详细]
据《常氏族谱》载:“始祖开创大明功绩,烜著受封显爵。”因遭陷害,家人四散,明洪武间兄弟六人与其姊三位睢州西南四十里草寺寄居,隐逸。后兄弟六人各认一姓,…[详细]
明初,魏尚志字修道,从陕西省三原县徒此建村,因有古桑,故名大桑树魏,1949年更今名。…[详细]
明洪武六年(1373),吴清由河南府洛阳迁此,以氏名村称今名。…[详细]
明初,朱混由山西洪洞迁此,村名朱家庄,简称今名。…[详细]
明崇祯时张可在避兵由张桥迁此,以氏名村。…[详细]
明初,杨氏由山西洪洞迁此,筑楼,取名杨楼。…[详细]
明初,马姑亮由山西洪洞迁陈留墙集。清康熙六年(1667)十三世马连字君章由陈留迁此,成集,取名马集。…[详细]
据刘秀被王莽所追,盔落于此,名落盔村。明初,赵成由山西洪洞迁此,地高,植柏,更名中柏岗,村大分三(前赵、中赵、后赵)。…[详细]
据白庄祖师阁碑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孙菜园、小陈庄、肖庄迁此4里长土岗上,并村成集称今名。…[详细]
据白庄祖师阁碑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孙菜园、小陈庄、肖庄迁此4里长土岗上,并村成集称今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