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张市镇 | 隶属:尉氏县 |
行政代码:410223105 | 代码前6位:4102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6.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一说:古运粮河(古贾鲁河)经此,明清时期张市是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有张氏女子在此摆渡并舍茶,深得乡里赞誉,故村名张氏。后村庄沿河发展为集市,改称张市。二说:南宋时期,古运粮河经此,因有水人长得水灵,此地出了两个美女,一个姓张,一个姓杨,后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形成渡口叫张杨渡口,又形成集市叫张杨集市,简称张市。
基本介绍:
尉氏县辖乡。1958年建张市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县城东南,相距12公里。面积36.8平方公里,人口4.5万。尉扶公路过境。辖张市、石潭、南谢、北谢、郑岗、郭家、沈家、小寨、东万、西万、冯岗、沙门、边岗、崔庄、孔庄、尹庄、刘庄、前大-庄、后大-庄、王老、高庄、老集、吴岗、陆口、坡庄25村委会。工业以化工、香料、棉纺、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
荣誉排行:
2022年9月,张市镇被确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1年9月,张市镇入选2021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21年4月,张市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张市镇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清称张市集。
1949年属陈留专区,称张市区。
1955年撤区设张市中心乡。
1958年建张市公社。
1983年改称张市乡。
1996年撤乡建张市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运粮河经此,有张氏女子在此摆渡并舍茶,深得乡里赞誉,故名张氏。后村庄沿河发展为集市,改称张市。…[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原有一水潭(称老龙潭),石姓在水潭附近聚居,形成南、北两个村落,南部的村落名为前石潭,北部的村落名为后石潭。前、后石潭统称为石潭。…[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谢姓最早在此定居,形成南、北两个村落,南部村名南谢。…[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谢姓最早居此形成南、北两个村落,北部村名北谢。…[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郑姓最早在此地一大沙岗附近定居建村,故名郑岗。…[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姓最早居此建村,村中榆树较多,成片成林,故名榆林郭。…[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石布村,古时有一南征将军的妻子沈氏染上瘟疫死在村东头的一件小庙里,因战事吃紧,不能把将军的妻子安葬故里,故就地埋葬,后石布村改名为沈家。…[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代岳飞大战金兀术时曾在此地安营扎寨,取名景岳寨。后人在景岳寨定居,随历史变迁,演变为小寨。…[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万姓在此扎户最早,故名万村。后万姓全部迁走,仍名万村。后分居东、西两处,东部村名东万。…[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万姓在此扎户最早,故名万村。后万姓全部迁走,仍名万村。后分居东、西两处,西部村名西万。…[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冯姓最早在此地一黄土岗附近定居建村,故名冯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此地有一寺院原名六里寺,此寺院分前寺、后寺两部分,前寺、后寺相距六里,故名。又因寺院房顶全由琉璃瓦构成,演变为琉璃寺,远近闻名,香火非常旺盛,当时…[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人们在此地一黄土沙岗边缘聚居建村,故名边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崔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且时人崔姓居多,故名崔庄。崔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崔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大张村,后来孔姓从山东曲阜迁居至此,人口增多,张姓族人不断减少,逐渐没落,故更名孔庄。…[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双庙村,因村东西各建一座庙宇而得名。后一部分尹姓人家迁居至此,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尹姓村庄,大村名大尹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刘庄。1980年更名南刘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庄较大,故名大庄。后分为南、北两个村庄。南部村名前大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庄较大,故名大庄。后分为南、北两个村庄。北部村名后大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五世迥明正德九年(1514)甲戊科进士官至甘肃秦州知州,五世选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进士,官至山西为山西应州知州。迥、选系一母同胞,众称“一母二进…[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高家。1952年成立高价农民委员会,属陆口乡。1958年改称高庄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高庄村民委员会,属张市乡。1996年乡改…[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说老集村始于北宋初年,原名耳家庄。元末明初,更名张杨珊。到清朝康熙年间,改名大符庄,人们在大符庄南部交易逐渐形成集市。因古运粮河流经北部,河道繁忙,…[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吴姓最早在此地一大沙岗附近定居建村,故名吴岗。…[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条古运粮河(古贾鲁河),陆姓在古运粮河渡口附近定居建村,取名陆口。后一分为二,形成南、北两个村落,位于南部的村落名为下口,位于北部的村落名为上…[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姓人氏从榆林郭迁此建村。因是从榆林郭“破”出的,故名“破庄”。后演变为坡庄。…[详细]
神秀(公元606~706)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尉氏县张市镇沙门村)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年轻时博览群书,隋朝末年出家当和尚。后来碰上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和尚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