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门石窟街道 | 隶属:洛龙区 |
行政代码:410311003 | 代码前6位:41031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31.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5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社区、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域内有龙门石窟景区得名。龙门之地原称伊阙,隋炀帝站在洛阳北邙南望,见伊河蜿蜒北去,心中大喜,这正是皇家的龙脉。之后伊阙附近村落称龙门村,石窟为“龙门石窟”。
基本介绍:
龙门石窟街道位于河南洛阳洛龙区。下辖:
410311003001 111 河东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2 111 镇南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3 111 龙门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4 112 郜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5 220 张沟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6 112 寺沟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7 112 魏湾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8 220 郭寨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9 112 东草店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10 112
历史沿革:
1949年属洛阳县七区。
1952年为洛阳县十区。
1956年属洛阳市郊区龙门镇。
1958年属洛阳市洛南人民公社龙门镇。
1962年属洛阳市郊区龙门公社。
1984年属洛阳市郊区龙门镇。
2000年属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
2012年撤销龙门镇,分设龙门和龙门石窟2个街道。
龙门街道名称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位于伊河东部,故称。1976年成立河东大队,隶属龙门公社,1984年随龙门镇改制,更名为河东村委会。2008年为河东社区居民委员会属洛龙区龙门镇。2…[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位于龙门镇南边,故称。60年代时,该地称为龙门北,1976年成立龙门北居委会,隶属于龙门镇,2003年改为镇南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于龙门镇。2012…[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远古时,洛阳南有一片湖水,一小孩到山上放羊,听到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小孩即言开,瞬间这座山从中间断开,湖水从裂口倾出,绕过洛阳城,流向东海。这个…[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郜庄汉代时为皇家猎场,有零星村户,北魏时期有贬谪官员郜丞相居此,后村中多为郜氏子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沟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寺沟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魏姓氏族世居于此,并且伊河于此处转湾北流,故称。…[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代郭瑞一家兄弟五人从洪洞县迁居此处,取名郭家村,后演变为郭寨。…[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说,唐代此地周围都是良田,依仗龙门为洛阳通往外界南出口的交通便利条件,其附近有一客栈,供应过往车辆所往所需的粮草,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后来居住的…[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说,唐代此地周围都是良田,依仗龙门为洛阳通往外界南出口的交通便利条件,其附近有一客栈,供应过往车辆所往所需的粮草,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后来居住的…[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槐树街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马营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槐庄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