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相国寺街道 | 隶属:鼓楼区 |
行政代码:410204001 | 代码前6位:41020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000人 |
人口密度:约1166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 |
地名由来:
北齐天宝六年(555)建寺,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唐睿宗李旦梦见相国寺弥勒佛像,为了纪念自己由相王继承皇位,于是便下诏把建国寺改名为“大相国寺”,北宋时为皇家寺院。因著名佛教寺院相国寺原来在辖区内,故名相国寺街道。
基本介绍:
相国寺街道位于开封市市区中心,因辖区内有相国寺而得名。辖界为:东以吴胜角街、大袁坑沿街为界,与卧龙街道办事处为邻;南以自由路中段、自由路西段为界,与新华街道办事处为邻;西以徐府街西口和中山路北段至中山路中段和大纸坊街东口相交会为界,与西司门街道办事处,州桥街道办事处为邻;北以徐府街为界,与龙亭区为邻,呈“∟”形。面积约1平方公里。人口:2826户,7445人,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满、壮、朝鲜等少数民族。
-
办事处
相国寺街道办事处辖区是开封最繁华的地区,商贾云集、商业繁荣,马道街、鼓楼街、寺后街、南书店街有各类专业商店、综合商场、步行街、名铺名店,每天接待大批顾客。其中有名的
历史沿革:
清末属祥符县城第一隅和第五隅。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属北区和南区。
1912年属开封县北区和南区。
抗日战争时期属第一区和第二区。
1945年属文化镇和崇廉镇。
1948年建鼓楼街、马道街、寺后街、南书店街改为四个镇,属第二区。
1949年四个镇合并为鼓楼、相国寺两个镇。
1950年复置马道街镇。
1952年将鼓楼、相国寺、马道街三个镇改划为鼓楼、相国寺、寺后街、生产四个镇。
1953年将鼓楼街划归生产镇,其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明洪武十二年在街西端建鼓楼,街称鼓楼东街。清代称鼓楼街,属第一隅。1935年曾改名省府路东段。1948年开封解放,复名鼓楼街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