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徐庄镇 | 隶属:登封市 |
行政代码:410185107 | 代码前6位:41018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50000 |
车牌代码:豫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清代,徐姓居此故名徐庄。
基本介绍:
徐庄乡位于登封市东南25公里处,东与宣化镇隔白沙水库相望,西与白坪乡相连,南接禹州市,西南有汝州市,北邻告城镇,东西18.5公里,南北宽8.8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39个村民组,254个自然村,26700口人。
乡政府现设党政办、工业办、计生办、社会事务办、农办五大办公室,共有党政办、督查办、工业办、煤炭科、林站、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水利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土地所、武装部、城建办、民政所、妇联、共青团、工会、电视台、计生办、畜牧站、社会劳动保障事务所等21个站办所。现在在职三大领导班子12人,干部职工84人。乡政府的主要职能有五项:一是服务职能。为企业和群众发展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徐庄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徐庄镇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徐庄镇为2020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19年9月,徐庄镇被确定为2019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徐庄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0年5月,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徐庄镇为第四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
文化旅游:
杨林冶铁遗址位于登封市徐庄镇杨林村至孙桥村一带马峪河北岸的台地上,该遗址中心位于孙桥三组村民宅院的东部和北部,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区域内散布着大量的当时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位于郑州市登封市徐庄镇南部柏石崖村。柏石崖村是革命老区,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核心腹地之一,是八路军后方医院所在地。1944年9月,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派
水峪寺位于登封市区东南约40公里的徐庄镇西南上山村何家门西南大熊山阴的山间台地上,寺院山环水抱。坐北面南,东、南有大熊山,西有箕山缓坡,寺前有东西两小溪环绕汇聚北流。水峪寺是嵩山七十二寺之一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南王山突围战指挥部旧址位于登封市徐庄镇,年代为194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3年10月,西抗日先遣支队南王山突围战指挥部旧址被公布为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
鹅沟八路军河南军区电台旧址位于登封市徐庄镇,年代为194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3年10月,鹅沟八路军河南军区电台旧址被公布为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为曲河保。
清为曲高里。
1912年沿清建制,后为第五区。
1936年为第二区。
1949年为第五区。
1958年曾为颍河公社,后改为告成公社。
1961年为徐庄公社,1962年为马峪公社。
1965年复为徐庄公社。
1983年改设徐庄乡。
2007年改置徐庄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代,徐姓居此故名徐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何姓居多,故名。明属曲河保。清属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五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后,…[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杨树成林,故名。明属曲河保。清属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五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沿沟聚落,有一座尼姑庵,取名“庵沟”,后来逐渐演变成“安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内孙姓居多,村旁有座小桥,故名。明属曲河保。清属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五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祁姓住户较多,故名祁沟村。明属曲河保。清属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五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候柳泉村比较荒凉,原为一大片柳树林,树林中间有一个大泉眼,水质清澈,深可见底,故名柳树泉,又名柳泉。…[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前此村王姓较多,故名王屯村。明属曲河保。清属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五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箕山东麓,居民多分居在丘陵起伏的山坡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建村,因有座三官菩萨庙,取名菩萨堂,后转称普堂。…[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姓郑的从密县岳村迁居此地,以姓氏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屈姓在此沿沟聚居,故名。明属曲河保。清属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五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刘姓最早在此沿沟居住,取名刘沟。明属曲河保。清属曲高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五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过去马姓聚居,位于徐庄镇入口处,故名马峪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