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仁和镇 | 隶属:潢川县 |
行政代码:411526105 | 代码前6位:4115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车牌代码:豫S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4.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镇政府驻仁和,传清初,刘、陈两姓始建集,二姓不和,他人从中调解,取名仁和至今。
基本介绍:
潢川县辖镇。1955年设仁和中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4年改镇。位于大别山北麓,与湖北接壤,距县城20公里。面积94.4平方公里,人口3.1万。106国道、信叶公路穿境。辖四里、仁和、连岗、板岗、冯大塘、凌集、杨楼、大杨岗、黄岗、蔡寺、杨瓦房、谈围、亚港、黄营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盛产红麻、莲籽、花生、芝麻等;养殖甲鱼、鸭、鱼类等;林业以松、板栗、茶叶为主。乡镇企业有砖瓦、纸箱、纺织配件等。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仁和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3年9月,仁和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历史沿革:
明代分属秋林里上亚港保和官庄里朱陂店保。
1924年属南正区上亚港保、朱陂店保。
1930年属六区。
1946年属齐孝乡。
1949年2月并齐孝、新建两乡归属齐新区,同年5月更名为七区。
1950年划仁和南部一带属八区,亚港、彭家店一带属七区。
1956年成立仁和、亚港两中心乡。
1959年属东方红公社仁和管理区。
1960年属仁和公社。
1961年属双柳区仁和公社、亚港公社。
1962年撤区,将亚港公社并入仁和公社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新街村是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仁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清初,刘、陈两姓始建集,二姓不和,他人从中调解,取名仁和。…[详细]
仁和镇四里村位于首集北部,106国道与338县道交叉处,东临黄岗村,西依黄营村,南接仁和村,北靠亚港村,全村总人口2850人,现有农村低保103户,农…[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形岗丘相连,境内又有大连岗、小连岗,故名连岗。…[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位于丘陵地,土地板结,取名板岗。明代属秋林里上亚港保。1924年属南正区上亚港保。1930年属六区。1946年属潢川县齐孝乡。1949年属潢川县…[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以冯姓居多且有一口大塘得名。明代属秋林里上亚港保。1924年属南正区上亚港保。1930年属六区。1946年属潢川县齐孝乡。1949年属潢川县第七区…[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王棚,清末凌姓在此建房兴集,故改称凌兴集,后简称凌集。…[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氏在此建楼房得名。明代属秋林里上亚港保。1924年属南正区上亚港保。1930年属六区。1946年属潢川县齐孝乡。1949年属潢川县第八区夏湾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黄姓居多且地处岗地得名。明代属秋林里上亚港保。1924年属南正区上亚港保。1930年属六区。1946年属潢川县齐孝乡。1949年属潢川县第八区王楼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岗村是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仁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蔡姓在此定居,因有座寺庙,故名。明代属秋林里上亚港保。1924年属南正区上亚港保。1930年属六区。1946年属潢川县齐孝乡。1949年属潢川县第九区…[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以杨姓为主,居住以瓦房居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以谈姓居多,且周围多为水塘,故名。明代属官庄林里朱陂店保。1924年属南正区朱陂店保。1930年属六区。1946年属潢川县齐孝乡。1949年属潢川…[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紫泥河,昔日水深,设有渡口,少数往来小船停此休息,但比不上大河之港,故名亚港。…[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姓在此建庄,故名。明代属秋林里上亚港保。1924年属南正区上亚港保。1930年属六区。1946年属潢川县齐孝乡。1949年属潢川县第七区陆合乡。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