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头山镇 | 隶属:围场县 |
行政代码:130828108 | 代码前6位:130828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4 | 邮政编码:067000 |
车牌代码:冀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300人 |
人口密度:约5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驻龙头山村而得名。因境内伊逊河北有座小龙头山而得名。
基本介绍:
龙头山镇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北6.5公里处,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9.5公里,于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人民公社,1989年成立龙头山乡,2015年撤乡建镇成立龙头山镇。龙头山镇东与围场镇、朝阳湾镇毗邻,南与围场镇接壤,西与道把子镇相邻,北与棋盘山镇、大唤起镇相连。因境内伊逊河北有座小龙头山而得名。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770亩,林地面积11.5万亩。国道111线、围多线、围塞旅游线公路穿境而过。伊逊河流经全镇。
全镇共辖有头板、二板、龙头山、大字、克字、小锥子山、多下、多上8个行政村,85个居民组,109个自然营子,4363户,12505口人。2017年完成社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河北省爱卫办命名龙头山镇为2022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围场县第三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属城关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析城关区西北部建道坝子区,属之;同年10月,属道坝子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属道坝子区。
1950年3月,属第六区。
1956年11月,道坝子区撤销,由县直属。
1958年9月,属红光公社。
1961年8月,析龙头山、头板、二板、大字、克字、多上、多下、小锥子山8个大队建龙头山公社。
1983年1
龙头山村位于龙头山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公里,全村总面积29489.4亩,其中耕地面积4300.95亩,林地面积19550.85亩。全村共16个居民组…[详细]
头板村位于龙头山镇东南部,距围场县城6公里。全村社会总面积39332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林地面积17000亩;辖11个居民组,505户,155…[详细]
二板村位于龙头山镇东南部,距镇政府200米,距县城8公里,全村总面积43210亩,其中耕地面积2986亩,林地面积1430亩,全村共有13个居民组,5…[详细]
龙头山镇大字村位于县城北围多公路沿线12公里处,全村社会总面积27345亩,其中耕地面积2888亩,林地面积18740亩,主要以油松、山杏、杨树为主,…[详细]
克字村位于围场县城西北部,距县城45华里,距龙头山乡政府30华里,全村辖6个居民组,5个自然营子,458口人,154户,全村社会总面积18600亩,耕…[详细]
小锥子山村位于镇政府西北2.5公里处,距县城12.5公里,社会总面积2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408亩,全村共有有11个居民组,485户,1680口…[详细]
多上村隶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龙头山镇,位于龙头山镇东北部,全村总面积18900亩,下辖9个村民组。村民245户840口人,该村地域面积不大,村民居住…[详细]
多下村位于围场县城北部16公里处,距龙头山镇政府7.5公里。全村总面积16419亩,其中耕地面积1900亩,退耕还林面积519亩,林地8600亩。共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