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杜北街道 | 隶属:新华区 |
行政代码:130105016 | 代码前6位:130105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1 | 邮政编码:050051 |
车牌代码:冀A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26.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7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75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辖区内杜北村而得名。东汉敌军追赶光武帝路经此地时,在马肚子下面藏身脱险后为此地起名为肚避,后演化为肚壁,后又谐音演化为杜北,1923年分为前杜北和后杜北,因居住在前,故称之为前杜北。
基本介绍:
新华区杜北街道位于市区西北部,西与鹿泉市相邻,北与正定县毗连,东南方向与赵陵铺镇、西三庄乡、东与桥东区桃园镇接壤。全乡辖七个行政村(前杜北村、后杜北村、陈村、上京村、西营村、东营村、南高基村)及一个乡直居委会,全乡总面积26.1平方公里,耕地1.4万余亩,村镇、道路用地7000余亩。全乡处于石家庄市划定的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水质醇甜。乡域北邻滹沱河、南有石津灌渠,南水北调工程自西南至东北斜穿我乡,三大河流改善了我乡自然环境,并且近年来我市滹沱河改造工程、汊河改造工程及西北水系的建设大都在我乡域或比邻我乡,使我乡上风上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宜于人居。道路交通方面,乡域道路格局三横三纵,北端学府
文化旅游:
毗卢寺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原来规模较大,建筑较多,现仅存释迦殿(前殿)和毗卢殿(后殿)。毗卢殿中央佛台上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尊主佛毗卢遮那(印度语,意为光明普照),故该寺
历史沿革:
1960年前属获鹿县大河公社,同年随大河公社划归石家庄市桥西区,设大河公社杜北管理区;1961年调整区划时,大河公社归获鹿县,杜北管理区划归西郊区,并改管理区为杜北公社;1965年1月5日,东西郊区合并为石家庄市郊区,杜北公社划归郊区。
1968年4月3日,杜北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4年5月17日改为杜北乡;2001年规划新华区至今。
2017年改为杜北街道至今。
乾园社区位于中华北大街388号,隶属于石家庄市新华区杜北街道办事处,南望太平河,北有小清河,东临南高基公园,西至友谊北大街。下辖3个普通住宅小区,1个…[详细]
纳帕溪谷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12年,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设在纳帕溪谷小区内商业街东,紧临小区湖边,环境优美。 居委会现有办公面积160平方米,设有一站…[详细]
杜北街道经贸社区位于学府路47号,辖区范围:东至政法桥,西至中华大街桥,北至正定界,南至南高基界。管辖面积1.2平方公里,辖区1432户、3638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学府路社区成立于2014年6月,位于学府路93号,管辖范围东至中华大街,西至高炮旅,南至东营、陈村交界,西至正定,管辖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学府路社…[详细]
前杜北(Qián dù běi)位于郊区西北部。北邻后杜北,东南邻西营,西南隔石津渠与上京相望。 该村历史悠久,和后杜北原系一村,相传东汉光武帝曾…[详细]
后杜北(Hòu dù běi)位于市郊西北部。北邻陈村,南邻前杜北。 该村和前杜北原为一村(沿革参见前杜北条),原属正定,后属获鹿县,1960年2…[详细]
陈村(Chén cūn)位于市郊西北部,清水河南岸。南与后杜北毗邻。 相传东汉刘秀曾在此避难,后有难民落民此地,形成村落,取名"成村"。经查有关碑…[详细]
上京(Shàng Jīng )位于市郊西北连缘。东北隔石津渠总干渠和石岗公路与前、后杜北相望,西北与获鹿县贾村接壤,西南与小马村为邻。 1965年…[详细]
西营(Xī yíng)位于市郊西北部。东邻东营,西北邻前、后杜北,北滨清水河。 该村和东营隔街毗邻,原为一村,名北高基,因地势较高得名。这里原是滹…[详细]
东营(Dōng yíng)位于市郊西北部。东邻南高基,南邻后太保,西邻西营,北滨清水河。 该村与西营原为一村(沿革详见西营条),1958年成立东营…[详细]
南高基(Nán gāo Ji)位于市郊西北部,清水河南岸,西北与东营西连,西南与后太保为邻。 该村地势较高,周围是滹沱河南岸的滩地。相传明初山西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