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龙县 | 隶属:秦皇岛市 |
行政代码:130321 | 代码前6位:130321 |
长途区号:0335 | 邮政编码:066500 |
车牌代码:冀C | 行政级别:自治县 |
人口密度:123人/km2 | |
辖区面积:351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3.11万人 |
行政驻地:青龙镇 |
地名由来:因为境内青龙河而得名。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青龙县入选。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名单发布,青龙县入围。
2021年9月,城市}被命名为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1年6月,青龙县入选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青龙县人口数量为43.11万人,位列秦皇岛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河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2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51位。
2021年5月,青龙县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5月,青龙县上榜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第93名。
青龙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隶属于秦皇岛市,因青龙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而得名。地处承唐秦1小时经济圈和京津3小时经济圈,县城距北京市258公里、天津市265公里、秦皇岛港90公里、曹妃甸港130公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处于北京、唐山、秦皇岛发展轴。青龙县情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1986年12月2日,撤销青龙县,建立青龙满族自治县,截至2020年底,现有人口56.7万,其中满族人口占74%。同时,我县也是革命老区。我们一直享受国家对少数民族和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
二是山区大县。全县总面积3510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7;辖24个乡镇、2个省级园区、1个街道办、396个行政村;燕山东麓涵盖全境,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三是文化大县。青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奚族文化、满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白酒文化“四大文化”交汇融合。(奚族文化是指公元1123年辽代奚族人回离保在我县祖山建立奚国,2010年青龙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奚族文化之乡;满族文化是指康熙九年满族人大量迁移定居,至今仍有满族舞蹈猴打棒、满族寸子秧歌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是指抗日战争时期,青龙花厂峪是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机关所在地,是我军挺进东北的最前沿根据地;白酒文化是指青龙境内出土了金代造酒蒸馏器,学术界认定青龙为中国蒸馏白酒发源地)。
四是资源大县。青龙矿产、农业和旅游三大资源突出,是国家万两黄金县、京东板栗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栲胶之乡、中国粘豆包之乡、中国桑柞蚕之乡和河北杂粮之乡。
五是生态大县。青龙生态环境始终处于全省一流水平,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等称号,并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城市。气候,我县处在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日平均日照时数7.4小时),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0.3℃,暑期平均气温24.4℃,年平均降水量520.5毫米。空气,每立方米PM2.5小于20微克,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全市一流水平。水质,青龙境内水质类别优于国家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尤其是桃林口水库水质达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全省最优。植被,林地面积占秦皇岛市三分之二以上,森林覆盖率72.75%,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土壤,我县土壤以中性沙壤土为主,ph值6.0左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等成分含量高,在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方面,经专业机构检测均为合格。
青龙河是全县的母亲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覆盖了全县18个乡镇、296个行政村,青龙县也因此而得名。无论从青龙河发展的演变看,还是从资源环境的优势看,富饶的青龙河流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围绕推进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加快青龙河流域特色资源开发,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以“桃园柳岸”为主题的青龙河产业带,着力建设四大片区,构建“一带四区”产业格局。大冰沟片区。主要是依托大冰沟和青龙河上游原生态自然风光,推进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大巫岚片区。主要依托河北青龙经济开发区,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小镇。双山子片区。主要建设康养小镇和通航小镇。茨榆山片区。主要是依托“七彩青龙”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田园综合示范区。
街道办辖10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12.6平方公里,共有人口60214人,共有小区146个,楼房528栋,1675个单元,18211户(不包括商业门脸…[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大巫岚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建大巫岚公社,1984年分置大巫岚、核桃沟乡,1986年改置大巫岚满族乡。…[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镇。1995年由原山神庙镇、牛心山乡、三间房乡合并建祖山镇。位于县城东,距县城46公里。面积354.6平方公里,人口2.2万。秦(皇岛…[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镇。1956年建木头凳镇,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木头凳公社,1984年置木头凳满族乡,1988年邱丈子乡并入,改置木头凳…[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镇。1956年建双山子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建双山子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改双山子镇,同时曾丈子满族乡并入。…[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镇。1956年建马圈子满族乡,1958年属胜利公社,1961年析建马圈子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改镇。1995年张丈子乡并入…[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镇。1956年建肖营子乡,1958年属曙光公社,1961年析建肖营子公社,1984年改肖营子满族乡,1986年改镇。1995年白家店乡…[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大巫岚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建大巫岚公社,1984年分置大巫岚、核桃沟乡,1986年改置大巫岚满族乡。…[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土门子乡,1958年属灯塔公社,1961年建土门子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蒿村乡并入。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2…[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八道河乡,1958年属火箭公社,1961年析建八道河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王厂乡并入。位于县城西,距县城1…[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隔河头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建隔河头公社,1984年分置隔河头、董丈子乡。1988年董丈子乡并入,19…[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狮子坪乡,1958年属火箭公社,1961年析建狮子坪公社,1982年更名娄丈子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碾子沟乡,1958年属东升公社,1961年析建碾子沟公社,1982年更名凤凰山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东南,距…[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龙王庙乡,1958年属东升公社,1961年析建龙王庙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东,距县城45.5公里。面积118…[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三星口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建三星口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周丈子乡并入。位于县城东,距县城…[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干沟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建干沟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48公里,与辽宁省建昌县相…[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大石岭乡,1958年属灯塔公社,1961年析建大石岭公社,1984年分置大石岭乡、写字洞满族乡,1988年写字洞满族乡…[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建官场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30.5公里。面积96.3平方公里,人口1.4…[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茨于山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建茨于山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南丈子、牛心坨乡并入。位于县城东…[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平方子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建平方子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26公里。面积78.4…[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安子岭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建安子岭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34.9公里。面积13…[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朱丈子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1年析建朱丈子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东,距县城10.5公里。面积60.…[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草碾乡,1958年属曙光公社,1961年析建草碾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当丈子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2…[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三拨子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建三拨子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26.6公里。面积65…[详细]
青龙满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建凉水河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建凉水河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小马坪乡并入。位于县城西南,距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