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祁州路街道 | 隶属:安国市 |
行政代码:130683002 | 代码前6位:130683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2 | 邮政编码:071000 |
车牌代码:冀F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45.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9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96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2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祁州因临祁水而得名,祁州路街道因驻地祁州路而得名。
基本介绍:
祁州镇(Qizhou Zhen)位于安国市中部,市 祁州镇政府驻地。面积45.3平方千米,人口5.75万人(2002年)。辖2个社区、2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祁州工业城。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35千米。有北宋徽宗为纪念灵贻侯邳彤而建的药王庙。
-
沿革
1958年建城关公社,后改祁州公社,1981年改镇。1997年,面积45.3平方千米,人口5.6万,辖东关街、西关街、光明街、北大街、东大街、南大街、药市街、孟庄、农民街、舍二村、刘庄11个居委会和西徐、贾村、宋庄、南七公、北七公、曲堤、南仕庄、北仕庄、西仕庄、流霜、东张庄、东河、西河、东长仕、西长仕、伏村、子娄17个行
荣誉排行:
2021年10月,祁州路街道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国药市)。
2021年8月,祁州路街道被命名为2021-2023年“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俗(药市))。
历史沿革:
从宋朝开始,一直为州、县治所。
1958年10月,建城关公社。
1958年12月,改名祁州公社。
1965年,改名为祁州镇公社。
1981年,改建祁州镇。
2017年3月河北省民政厅批准安国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祁州镇,设立祁州路街道,以原祁州镇的行政区域为祁州路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
桥北社区是安国市祁州镇的一个社区,管辖范围为护城河以北,祁州大路疑难。 人口约为2982户,8640人。 …[详细]
桥南社区位于护城河以南。约3881户。 地界广,人口多。 …[详细]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镇安兴社区是安国市一个社区,位于药华大路387号,人口总数13000人,办公面积300平米,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详细]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镇舍二村是安国市一个自然村,相邻刘村,人杰地灵,社会和谐稳定,绿荫成林,茂林成荫。 人口总数1092人耕地面积931.7亩。…[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关街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路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光明街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路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北大街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路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南大街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路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清时已形成药市区,建国初建村,沿袭药市称谓。…[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农民街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路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相传金代建村,章宗年间(1195年左右),孟姓一户因战乱逃于此定居,取名孟家庄,后简称孟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东大街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路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东关街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祁州路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氏在此建村,名刘家庄,后简称刘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唐代建村,徐姓人家由安国城(今西安国城村)迁来。因地处县城西,取名西徐。…[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宋代建村,因处祁州城(今县城)南关东南里许,每年药材庙会期间,贾户常居于此,故名贾(gǔ)村,后习惯称为贾(ji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明末沙窝村(原属博野县)宋氏迁来建村,名宋家庄,后简称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该村曾多次发现宋币,最多一次于1980年挖出铜钱一窖,2000多公斤。为宋以前建村,后毁于洪水。明初复村时因地处唐河堤弯曲处,故名曲堤。…[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为纪念元初镇国大将军贾辅,改村名“齐供”后演化为“七公”,明朝分村而治,南北七公之名形成。…[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为纪念元初镇国大将军贾辅,改村名“齐供”后演化为“七公”,明朝分村而治,南北七公之名形成。…[详细]
南仕庄村受安国市管辖,英才辈出,物产丰,山清水秀,水美。 人口总数1557人,耕地面积2432亩。…[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原名许由村,后外地移民来此,在村南建村。村民希望多出人才,取名仕庄。明万历间(1573-1620年)分为3村,因方位称谓。…[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原名许由村,后外地移民来此,在村南建村。村民希望多出人才,取名仕庄。明万历间(1573-1620年)分为3村,因方位称谓。…[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汉建村。清末,从门东乡中阳村迁出3户人家在流霜村东北定居,称小中阳,为流霜属村。…[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6户张姓移民在此定居,名张家庄。为与县内同名村区别,因方位称东张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处月明河东西两侧,称东河、西河。…[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处月明河东西两侧,称东河、西河。…[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宋时赵氏家族有人官居长史,辞职后定居于此,称村名长史。后分东西两村,因方位称西长史、东长史,后演化为西长仕、东长仕。…[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时称付村,后演化为伏村。…[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唐移民时,从山西迁来井、匙诸姓建村。当时织柳斗、柳篓者多,因名织蒌村。明代又有山西移民补充到此,改织蒌为子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宋时赵氏家族有人官居长史,辞职后定居于此,称村名长史。后分东西两村,因方位称西长史、东长史,后演化为西长仕、东长仕。…[详细]